温热经纬
。夫此五气,原以化生万物,而人或感之为病者,非天气有偶偏,即人气有未和也。《难经》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此五气感人,古人皆谓之伤寒。故仲圣着论,亦以伤寒统之,而条分中风、伤寒、温病、湿、 五者之证治,与《内经》《难经》渊源一辙,法虽未尽,名已备焉。《阴符经》云: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后贤不见,遂至议论愈多,至理愈晦,或以伤寒为温热,或以温热为伤寒,或并疫于风温,或并风温于疫,或不知有伏气为病,或不知有外感之温,甚至并暑 二字而不识,良可慨已!我曾王父随笔中,首为剖论。兹雄不揣愚昧,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辩为纬,纂为《温热经纬》五卷。
其中注释,择昔贤之善者而从之,间附管窥,必加“雄按”二字以别之。俾读者先将温、暑、湿、热诸病名了然于胸中,然后博览群书,庶不为其所眩惑,而知所取舍矣。非敢妄逞意见,欲盖前贤,用质通方,毋嗤荒陋。
咸丰二年壬子春二月海宁王士雄书于潜斋
卷一
《内经》伏气温热篇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张仲景曰: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
雄按:伤而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为温热。
章虚谷曰:冬寒伏于少阴,郁而化热,乘春阳上升而外发者为实证。
《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王启元曰:精气伏藏,则阳不妄升,故春无温病。
尤拙吾曰:冬伤于寒者,春月温病之由;而冬不藏精者,又冬时受寒之源也。
吴鞠通曰:不藏精非专主房劳说,一切人事之能动摇其精者皆是。即冬时天气应寒,而阳不潜藏,如春日之发泄,甚至桃李反花之类亦是也。
章虚谷曰:经论温病,有内伏而发外者,有外感随时而成者。其由内伏发外者,又有虚实二证,上条为实证,此条为虚证也。
《热论篇》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出,勿止。
王启元曰:此以热之微甚为义也。阳热未盛,故曰温;阳热大盛,故曰暑。
杨上善曰:冬伤于寒,轻者夏至以前发为温病,重者夏至以后发为暑病。
林观子曰:少阴真气既亏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