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撮要

见示。言简而明。药约而备。洵医林之捷径。后学之津梁也。倘付之手民。
公诸同好。俾习医者置之案头。便于检阅。即不习医者亦置一编。备为触寒冒雨之需。却病摄生之助。斯功正未可量。又岂仅在医局施诊而已哉。予于陈君有浓望焉。因缀数语于简端。
光绪十九年中秋后五日山右灵石李镜涵书
自序
余质愚鲁。明知学医非有记性悟性。断不能洞悉精微随机应变以疗人疾。无如嗜医之心已历三十余年。未尝或倦。因之博采古今各大家所着方药。删繁就简。注于每药之下。某药某味某性。入某经专治某病。与某药同用治某病。并将治某病。宜生用熟用。炙用炒用。研用独用。以及某药与某药。相佐相恶。相畏相反。相须相杀。逐一注明。不加臆说。现值医局从公之暇。次第录成。置之案头。以便查阅。聊资记性悟性之不足。若云借此已能洞悉精微随机应变以疗人疾。则吾岂敢。
光绪十二年六月既望当湖陈其瑞蕙亭识
是编之辑。亦犹杨氏之钩元约。刘氏之本草述。而剃其繁芜。但初不知有钩元之刻。迨辑成后。始得而读之。不意拙辑竟如复剃钩元繁芜者。抑亦奇矣。目次因水火土部。未能与草木等部一律。故附卷尾。药品比备要略增。较从新稍减。主治悉遵经旨。体裁无异钩元。以药为经。以方为纬。撮其大要。亦可举一反三。若欲必究其全。则自有诸家书在。(蕙亭又笔)
卷一草部
【黄】
味甘微温。入手足太阴经。功专益气。得当归、活血。得白术、补气。得防风其功益大。得滑石、白糖煎服。治洞泄完谷不化神效。合人参、甘草、生姜为保元汤。治痘虚不起。
或加芎 、官桂糯米助之。生凉炙温。生用或酒炒达表。蜜炙补中。盐水炒补肾。茯苓为使。恶龟甲、白藓皮。畏防风。气旺者禁用。阴虚者宜少用。
卷一草部
【甘草】
味甘平。入足阳明。通行十二经。功专解毒。生泻熟缓。甘和温补。得桔梗清咽喉。得大豆为甘豆汤。解百药毒奇验。炙用补中。生用泻火。用梢达茎中。止茎痛及淋症。白术、苦参、干漆为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然亦有并用者。中满者忌用。
惟得茯苓。则不资满而反泄满。若脾胃气有余。与痢疾初起。均忌用。
卷一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