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释谜

丹五粒研碎。米饮调下。即效。
史演山曰。慢惊之候。盖由急惊过用寒凉。或转太骤。传变成之。又有吐利不止而成者。有气虚暴吐泻而成者。有夏月脾胃伏热。大吐泻。当解暑热。不可专曰固阳。有脏虚洞泻成者。有得之久嗽作痫者。有得之发痫不已者。有得之虫积冲心者。惟吐泻积痢成虚致之。则症变甚速。凡才经吐泻。便是慢惊。须用温中扶里。或搐来紧急。乃慢惊初传。尚有阳症。不可误作急惊。世言搐慢为慢惊。非也。若泥此。往往指慢脾为慢惊矣。凡慢惊。男子以泻得之为重。女子以吐得之为重。又吐有五症。泻有五症。各明所因主治。古云。病家怕惊不怕泻。医家怕泻不怕惊。如因泄泻不止。且先治泻。若更治风。则惊风愈甚。如因他症。则当循原施治也。其慢惊候。若从急惊传来。只可截风调胃。均平阴阳。不可全用阳药。使阳归阳。复作急惊之症。
张涣曰。急惊以关窍不通。略用冰麝开通。定其搐搦尚可。慢惊阴重阳亏。诸经已虚。不宜开通。又凉其脏。易作慢脾风。致不易疗。
闻人 曰。慢惊危急。如眼睛昏定。定而砭。虽砭不左右顾。或窜视。四肢厥冷。汗出如流。口面黪暗。指甲黑。
四体垂。至重。慢惊症。眼半开半合。似睡不睡是也。其脉或浮或沉。身或热或凉。或吐或泻。或不吐不泻。或食乳。
或阻乳。名半阴半阳合病。即如伤寒半表半里也。
叶桂曰。慢惊古称阴痫。其治法。急培脾胃。理中汤为主方。有痰呕吐。用南星、白附子、六君子汤。声音不出。
开窍。加竹沥、姜汁、菖蒲根、郁金之属。是病。皆他病致变。其因非一。有过饥。禁食气伤。有峻药强灌伤胃。有暴吐暴泻。脾胃两败。其症面青 白。身无热。虽热不甚。短气骨软。昏倦如寐。皆温补治之。惟呕逆不受乳食。温补反佐姜连。连理汤、钱氏益黄散、钱氏异功散。
卷一 惊风
慢脾风
杨士瀛曰。慢脾风。由慢惊后吐泻损脾。病传已极。总归虚处。惟脾所受。故曰脾风。风无可逐。惊无可疗。但脾间痰涎凝滞。虚热往来。其眼合者。乃脾困气乏神迷也。若见眼合。便是脾风。慢惊眼在半开半合之间。乃知阴气所盛。传入脏间。阳气已亏。脾经属阴。次第入脾。故言慢脾风候也。慢惊其眼半开半合。则当预作慢脾风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