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
候温服,其胎化为水而下。
一方 治坐草三四日不下者,即刻下。
蜜、香油、好酒各一钟,三味合入煎,产妇面东服。
一方 治横逆不顺,子死腹中。
伏龙肝为细末,温酒调服二三钱,其儿带土而下。
一方 催生下胎鱼胶七寸,麻油灯烧过为末,酒调服。
卷之十二
产后
脉产后扶虚,消瘀血,脉却宜虚。叔和云:新产之脉缓滑吉,实大弦急死来侵,寸口焱疾不调死,沉细附骨不绝生。
证夫妇人产后发热,有去血过多者,有恶露不尽者,有伤饮食者,有感风寒者,有感冒夹食兼气者,有三日蒸乳者,俱能发热憎寒,并身疼腹痛,不可相类而药也。
治产后去血过多发热者,脉必虚大无力。内无痛者,此非有余之热也,乃阴虚不足生热。用四物汤去芍药,加参、术、茯苓,淡渗其热。若大热不退,加炒黑干姜,神效。干姜辛热,能引血药入血分,生新血;引气药入气分,补气。或只用芎归调血饮尤妙。凡有伤力发热,早起劳动发热者,皆同此治法也。
一、产后恶露不尽,亦有发热恶寒,必胁肋胀满,连大小腹有块作痛,名儿枕痛。产后腹痛血瘀,宜四物汤加五灵脂、牡丹皮、桃仁、红花、玄胡索、香附、青皮、干姜、官桂、酒、水各一钱,黑豆一撮,后磨木香入童便、姜汁服,取下恶物为效。或用黑神散尤妙,后以八物汤加干姜、陈皮,少佐童便、炒香附调理。
一、产后脾胃虚弱,饮食少,难克化,以致停滞发热,必有噫气作酸,恶闻食臭而口出无味,胸膈饱闷,气口脉必紧盛,发热恶寒头痛,必用治中汤加神曲、山楂、砂仁,炒黄连、川芎、当归佐之,或用理脾散更效。
一、产后荣卫俱虚,腠理不密,若冒风发热者,其脉浮而微,或自汗,以芎芷香苏散加羌活、防风主之。如感寒者,脉弦而紧,或恶露欠通,以五积散主之。如风寒两感者,脉浮而紧,以五积交加散主之。有汗去麻黄,邪胜去人参。
一、产后内伤饮食,而外感风寒,或兼气恼而发热者,人迎、气口脉俱紧盛,以行气香苏散主之。
一、产后蒸乳发热恶寒者,必乳间胀硬疼痛,令产母揉乳汁通,其热自除,不药而愈。
一、产后血晕者,其由有三:有用心使力过多而晕者,有下血多而晕者,有下血少而晕者,其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