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

食失节,或怒气相冲,以致发热恶寒,自汗口干,心烦喘急,心腹疼痛,胁肋胀满,头晕眼花,耳鸣,口噤不语,昏愦等证。
当归 川芎 白术 白茯苓 熟地 陈皮 香附(童便炒) 乌药 干姜(炒黑) 益母草 甘草 牡丹皮上锉,姜枣煎服。如恶露不行,倍益母草、丹皮,加童便、黄酒同服。如去血过多,倍芎、归、干姜。
如饮食停滞,胸膈饱闷,加枳实、浓朴、山楂、砂仁。如因气恼,倍香附、乌药。如口噤昏愦不语,加荆介。如两胁痛,加青皮、肉桂。如小腹阵痛,加玄胡索、桃仁、红花、苏木,甚者加三棱、莪术。如有汗,加黄 。如口干苦,加麦门冬。凡产后,即以童便和热酒,随意饮之,百病不生。
益母汤 (魏宪副传) 治产后恶露不尽,攻冲心腹,或作眩晕,或寒热交攻。
益母草锉一大剂,去渣,入黄酒、童便各一盏。凡产后即用此,加芎、归各二钱,以免腹痛血晕之患,大有补益,去旧生新。
黑神散 (刘太府传) 治产后败血致诸疾者。
当归 熟地 白芍(酒炒) 肉桂(去皮,各一两) 甘草(炙黄,一两) 沉香棕灰(烧存性) 蒲黄(炒黑色) 没药(各一钱) 乳香(三钱) 赤芍(一钱) 血竭(五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无灰好酒调下,此方可代夺命散。
一、将产血多,儿食不尽,余血裹胎,难产,服此弃子救母。
一、临产用力太早,儿不及转,横生倒出,亦当急救母命,服此方。
一、子死腹中,母必肢体冷痛,口角出沫,指甲青黑,服此即出。
一、产后胎衣不下。
一、血晕眼花,起坐不得。
一、血迷心窍,不能言语。
一、败血乘虚散流,四肢浮肿。
一、败血为害,口渴舌燥,乍寒乍热似疟。
一、月中饮冷,败血凝聚,腹痛难忍,或致泻痢。
一、败血入心,烦躁发狂,言语错乱,或见鬼神如癫。
一、败血停留肢节间,遍身疼痛。
一、败血流入小肠,小便出血。
一、败血结聚,小便闭涩,大便艰难。
一、恶露未尽,失而不治,又过酸咸收敛之物,因而得崩漏。
一、肺败鼻中气黑。
一、败血冲心,喉中气急发喘。
一、败血滞脾胃中,心腹胀满,呕吐似翻胃。
更生散 (云林制) 治产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