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旨绪余
气之浓者,为阳中之阳。气浓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
气之薄者,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凉,寒是也。
轻清成象(味薄茶之类),本乎天者亲上。
重浊成形(味浓大黄之类),本乎地者亲下。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 酸苦涌泄为阴。
清阳发腠理,清之清者也;清阳实四肢,清之浊者也。
浊阴归六腑,浊之浊者也;浊阴走五脏,浊之清者也。
下卷 七十七、附李东垣药类法象
药性要旨
苦药平升 微寒平亦升 甘辛药平降 甘寒泻火 苦寒泻湿热 苦甘寒泻血热
下卷 七十七、附李东垣药类法象
用药升降浮沉补泻法
肝、胆:味,辛补、酸泻。气,温补、凉泻。
心、小肠:味,咸补、甘泻。气,热补、寒泻。
脾、胃:味,甘补、苦泻。气,温、凉、寒、热,补泻各从其宜。
肺、大肠:味,酸补、辛泻。气,凉补、温泻。
肾、膀胱:味,苦补、咸泻。气,寒补、热泻。
五脏更相平也,一脏不平,所胜平之,此之谓也。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居。又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荣卫将行,常有天命矣。
下卷 七十七、附李东垣药类法象
五味所用
苦泄 甘缓 酸收 咸软 淡渗泄 辛散
下卷 七十七、附李东垣药类法象
药类法象
风,升,生(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
防风(纯阳,性温,味甘辛) 升麻(气平,味微苦) 柴胡(气平,味苦平) 羌活(气微温,味苦甘平) 威灵仙(气温,微苦) 葛根(气平,味甘) 独活(气微温,味苦甘平) 细辛(气温,味大辛) 桔梗(气微温,味苦辛) 白芷(气温,味大辛) 本(微温,味大辛) 鼠粘子(气平,味辛) 蔓荆子(气清,味辛) 川芎(气温,味辛) 天麻(气平,味苦)
秦艽(气微温,味苦辛平) 荆芥(气温,味苦辛) 麻黄(气温,味甘苦) 前胡(气微寒,味苦)
薄荷(气温,味苦辛)
热,浮,长(气之浓者,阳中之阳;气浓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
黑附子(气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