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己任编
子汤大效。(次第用药者。谓先投茵陈茯苓汤。次茵陈陈皮汤。又次茵陈附子也。后赵秀才下早病黄。寸微尺弱身冷。次第用至茵陈四逆汤。)有瘀血发黄。脉必微而沉。或沉结。不若瘀热之脉。浮滑紧数也。又外症必有如狂。腹满。小便自利等候。宜于蓄血条求之。
茵陈大黄汤
治伤寒发黄。面目俱黄。小便赤。
茵陈(君) 栀子(臣) 柴胡(佐) 黄柏(佐) 胆草(使) 大黄(炒使)
升麻(使) 黄芩(使)
上 咀。水煎。早晚食后温服。
茵陈五苓散
上以茵陈浓煎汤。调五苓散二钱服。日三四次。黄从小便下。以小便清为度。
茵陈蒿汤
茵陈(君) 大黄(臣) 栀子(佐)
参术健脾汤
人参(君) 白芍(臣) 茯苓(佐) 陈皮(使) 当归(臣) 白术(君)
甘草(佐) 大枣(使)
食前服。
卷七 西塘感症(中)
感症变病
凡感症复发。世俗必作有余治。必曰因食而起。殊不知有余不尽之邪。留滞阳明胃经也。盖缘战汗后。元气亏损之甚。即以补阴得汗。力只及得七八分便住。表既得解。便能清爽。其不尽者。复归阳明。加以一二日之饮食。与邪相蒸。复腾腾而作热矣。治之当何如。曰。舍补正气无由也。当此之时。大汗一出。元气骤损。饮食入胃。生化迟缓。于是所留之邪。与新入之物。合而为火。如根据时师。再作攻邪。元气益虚。热邪益炽。索然而死矣。唯以六君子汤。加当归投之。纵有病愈增而热似甚者。乃是邪与食为元气所攻发。将出之候也。守不过三日。复战而汗解矣。或于六君子汤中。加酒芩连朴更稳。中气虚而热甚者。补中益气汤。加酒芩连。或曰。汗至七八分。而余邪何以复归阳明。曰。胃主肌肉。而元气薄故也。如元气浓者。无此病也。如留泊肌肉筋骨。则为余毒。治法亦先补正。有阴虚劳复。微扶风寒与食者。生地黄饮子主之。若其人素壮实。平日多火症。愈后劳复者。亦不得用攻伐。七味葱白汤主之。损庵用麦门冬斤许。入淡竹叶香豉。频频饮之佳。海藏麦门冬饮子亦可。
生地黄饮子
生地(君) 熟地(君) 枸杞(臣) 地骨皮(臣) 黄 (臣) 白芍(臣)
天冬(佐) 黄芩(佐) 甘草(佐) 枳壳(使) 防风(使)
七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