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醒

栀子苦寒之属。谬曰败毒。致使脾胃生气大伤。饮食减少。 羸孱弱。卒难撤消。或即变生他症。仍归夭亡。可胜浩叹。嗟乎。痘不成浆。由气血不能运化。痘既成浆。毒瓦斯已解。果使浆稠痂浓。则毒瓦斯全解。痂落之后。尚何余毒之可清。在禀赋壮实。血热瘢紫者。或堪其谬。若瘢色红淡。或雪白者。服之必死。妇人无知。庸医谬习。沉迷痼结。祸世已深。仆思挽救。是以不惜谆复其词。用以代铎。以振世之聋聩云。
【附种痘说】
粤稽上古之世。民物贞淳。人心恬淡。并无所谓痘疮一症者。迨至有唐以后。风俗浇漓。人情穿凿。淫 嗜好。醇酒膏粱。六淫外干。七情内扰。脏腑郁蒸。气精滓浊。及至分形受质。两情相感。一气浑融。错杂之邪。交相施泻胚胎之始。毒即伏焉。既生之后。必待天地时行疫疠之气。或挟外感内伤之邪。触之斯发。乃至遁为传染。比户皆然。为婴儿所必不能免。此父母遗毒之为害也如此。加以近日医无善术。用药乖离。遂至险逆相寻。死亡略半。
此庸医之为害也又如此。嗟乎。父母爱子之心。何所不至。劬劳鞠育。惟疾之忧。一旦为庸医所误。呼救何从。甚且宗祀攸关。赖此一线。抑或贞嫠忘死。守此藐孤。一遇差迟。衔冤更惨。真令人言之痛心。闻之堕泪者也。幸至有宋。有神人出。而立种痘一法。乘儿无病之时而种之。其种出之痘。少者不过数粒。多者不过数十粒而已。且不需服药。诚挽回造化。避危就安。万举万全之良法也。
本朝高宗纯皇帝。仁被万方。德逾千古。悯兹良法方书未载。恐日久湮没失传。特于御宗金鉴书内。编辑种痘心法要旨。仰见仁慈。恩深保赤者矣。第迩来能种之子。皆有力之家。单寒之儿。犹然自出。岂不大负国家及在昔神人之初念乎。原其所以。屈于力有所不能耳。今喜博爱堂诸君子。发心择请种师。并资助衣食。广为贫家儿女种痘。洵慈幼之盛举也。予甚乐焉。用是特缀数语。并冀广为劝导。使人人皆能效法诸君子。于以修福而广皇仁。端在是矣。功德岂有量哉。
一种痘原所以去险履平。避危就安而设。务宜用种出之痘。所落之痂作苗。其气纯正。无天行时毒外感内伤之邪。夹杂于中。种出自然稀疏顺吉。应时成功。决无愆忒。若夫时痂。则断不可用。至于种法。宜以水苗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