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注金匮要略
贯后文诸条。小便如粟。言小便中之浊垢。颗粒而色黄白。如小米之状。膏淋之初症也。俗解谓即砂石淋。非。盖膏淋之初症。形如粟米而软。病深。则渐大而成条。即为膏淋矣。砂石淋。
其初便时。俨如水中化碱之象。便久澄下。则坚如砂石之状故也。上中二焦之阳气虚寒。不能照临化被。而失柔则养筋之妙。故小腹凝敛而弦急。脐中切责而引痛也。
十条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淋家。兼前三症而言。便血。指小便尿血也。盖虚寒之淋。阳气既微。发汗以泄其气。气不应用。而动其血者势也。血动而未及为汗。则随淋而下便矣。阳热之淋。营阴伤于亢热。汗以阴津为材料。阴不足以作汗。强责之而动其血。故汗余之血。其见于小便者。亦与前症同也。淫火停阁之淋。阴精已在燔炙之候。夫发表不远热。
复用发汗之阳药以济之。则阴血不胜其残暴。故血亦动而下见于便矣。此总言治淋之禁也。
十一条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栝蒌瞿麦丸方 栝蒌根(二两) 瞿麦(一两) 茯苓 薯蓣(各三两) 附子(一枚炮)
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此补言首条虚淋之症。而详其治例也。盖谓小便如粟。小腹弦急。痛引脐中之淋。其初症小便不利。久则水积而有水气。水久化热。热水上烫胸膈。故其人苦渴。主本丸者。以生津之栝蒌根止渴。以泻血分之瞿麦。泻气分之茯苓去水气。以燥土之薯蓣。温土之附子。制水以利小便。似乎单治本条诸症。不知三焦之妙。其先天之温胃暖胸者。以肾阳为釜底之炊。其后天之上蒸下被者。以胃阳为分照之耀。夫此淋既为上虚中寒所致。故用辛咸走肾之附子。纳其热于下焦。所以扶肾阳。而为温胃暖胸之地。即治小腹之弦急者。实在其中矣。用甘温走胃之薯蓣。提其热于中焦。所以温胃阳。而为上蒸下被之地。即治脐中之痛引者。实在其中矣。夫肾阳复。而先天之气从夹脊而上熏。胃阳复。而后天之气由脾肺而上贮。则上焦之神气自充。而提挈有力分布有神。亦何虚淋之不愈哉。况以薯茯之渗泄者。去水以利小便。栝蒌之生津者。止渴以杜积水乎。
小丸吞服。欲其化于下焦。从下温中。又从中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