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彻

黑焦枯。或肿或刺。群工视之不辨。而知其热症。非黄连解毒。则大小承气下之也。殊不知脉虚数。或微细。胸腹无胀满。舌虽黑虽焦枯。虽肿虽生刺。
乃真水衰竭。不能制火。惟以六味地黄大剂饮之。虚寒。加桂附五味子。则焦黑肿刺。涣若冰释。若芩连花粉。愈投愈甚。此予所屡见。而亲信其必然者也。又尝治二人。入水发热。湿气大胜。舌干无津。与平胃散加葛根饮之。
舌遂生津。乃知脾胃受湿。则气不化。津无以生。用苍术以燥其湿。则气化而津生耳。
治验
一妇人发热旬余。舌干生刺。诊其脉。微细而软。按其胸腹无苦。予曰。此过用克伐而胃气虚也。急进米饮。俟三日胃气当复。枯者可润。而刺自去矣。且闻药则呕。若复攻之。死在旦夕。其母从之。遂以米饮进。觉甘美而呕止舌稍和。三日而津果生。原医者来视。犹嘱曰。未可与米汤。尚宜消导。真所谓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此辈是也。
一柴客往上海取帐。劳役而过啖。遂发寒热。及归。医与消导药三剂。舌干而不得卧。胸中如芒刺。比余诊之。脉细而数。予曰此得之劳后使内。非关食邪也。与六味汤二剂顿愈。
附金镜录辨舌黑治法曾禧治郑汝东妹婿。患伤寒得黑舌。谓当用附子理中汤。人咸惊骇。遂止。亦莫能疗。困甚。曾往视之。谓用前药。犹有生理。其家拼从之。数剂而愈。金台姜梦辉患伤寒。亦得此舌。手足厥冷。呃逆不止。众犹作火治。几至危殆。判院吴仁斋。用附子理中汤而愈。立斋曰。舌黑之症。有火极似水者。即林学士所谓薪为黑炭之意也。宜凉膈散之类。以泻其阳。有水来克火者。即曾医士所疗之人是也。宜理中汤以消阴翳。夫有是病。必用是药。附子疗寒。其效可数。奈何世皆以为必不可用之药。宁视人之死而不救。不亦哀哉。至于火极似水之症。用药得宜。效应不异。不可便谓为百无一治而弃之也。
平胃散苍术(米泔浸透切炒) 浓朴(姜汁炒)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炙四分)
水煎。
附子理中汤人参 白术(土炒) 甘草(炙) 附子(炮) 干姜(炒各等分)
水煎。
卷之一 伤寒
结胸论
结胸痞气。二者皆曰下早而成。但有轻重之分。实无阴阳之别。仲景以大小陷胸及泻心汤主之。余不能不致疑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