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发挥

华色,面无光彩。受脾之气为肉。脾气不足。则肌肉不生。手足如削。受肝之气为筋。肝气不足。则筋不束骨。机关不利。受肾之气为骨。肾气不足。则骨软。此胎禀之病。当随其藏气求之。肝肾心气不足。宜六味地黄丸主之。脾肺不足者。宜参苓白术丸主之。
子之羸弱。皆父母精血之弱也。所谓父强母弱。生女必羸。父弱母强。生男必弱者是也。故儿有头破。颅解。神慢。气少。项软。头倾。手足痿弱。齿生不齐。发生不黑。行走坐立。
要人扶掖。皆胎禀不足也。并宜六味地黄丸主之。
胎毒者。精血中之火毒。即命门相火之毒。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也。观东瘤之论。丹溪胎毒之论。治法可见矣。古方有解毒之方。如黄连甘草法。又有育婴解毒延龄丹。皆良方也。予新立一方。用丹溪三补丸方。苓连 半生用半酒炒。甘草半生半炙各等分为末。雪水丸麻子大。朱砂雄黄为衣。名曰生熟解毒丸。小儿日与食之佳。
有胎毒所生者。如虫疥流丹。浸淫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口疮。与夫胎热胎黄胎惊之类。儿之初生。有病多属胎毒。如一腊之脐风。百 之痰嗽。难治。恰半岁而真搐者凶。未一岁而流丹者死。是也。况初生之儿。肠胃薄小。血气未充。药石则难进也。荣卫微弱。筋脉未实。针灸则难用也。业幼科者。慎毋忽诸。
一小儿丹发于脸。眼中红肿。手不可近。三日死。
一小儿生下一月后。遍身虫疥浸淫湿烂。其皮如脱。日夜啼。忽一日。其疮尽隐。发搐或问。胎禀不足之证。得于父母有生之初。如何医得。予曰。诸器破损者。尚可补之。
胎弱者。不可补之乎。贵得其要也。夫男女之生。受气于父。成形于母。故父母强者。生子亦强。父母弱者。生子亦弱。所以肥瘦长短。大小妍媸。皆肖父母也。儿受父母之精血以生。凡五脏不足者。古人用地黄丸主之。或曰。五脏不足。而专补肾何也。曰。太极初分。天一生水。精血妙合。先生两肾。肾者五脏之根本。经曰。植木者必培其根。此之谓也。
或问胎毒之说。予曰。先贤论之详矣。盖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胎之欲也。
火也。故思虑之妄。火生于心。恚怒之发。火生于肝。悲哀之过。火生于肺。酒肉之餍。火生于脾。淫佚之纵。火起于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