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玉函经二注
。荣卫得通。津液得复。 然汗出而解。明理论。冲是血室。妇人则随经而入。男子由阳明而传也。
妇人咽中痛。如有炙脔。半夏浓朴汤主之。
半夏浓朴汤方 千金作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浓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衍义〕上焦阳也。卫气所治。贵通利而恶闭郁。郁则津液不行而积为涎。胆以咽为使。胆主决断。气属相火。
遇七情至而不决。则火亦郁而不发。不发则焰不达。
不达则气如咽。与痰涎结聚胸中。故若炙脔。千金之病证虽异。然亦以此而致也。用半夏等药。散郁化痰而已。
妇人脏燥。(一作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甘麦大枣汤方甘草(三两) 小麦(一升) 大枣(十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补脾气。
〔衍义〕内经以肺之声为哭。又曰。并于肺则悲。灵枢曰。悲哀动中则伤魂。此证因肝虚肺并。伤其魂而然也。盖肝阳脏也。肺阴脏也。阳舒而阴惨。肝木发生之气。
不胜肃杀之邪。并之。屈而不胜。生化之火被抑。扰乱于下。故发为脏躁。变为悲哭。所藏之魂。不得并神出入。遂致妄乱。象如神凭。木气被抑而不前。筋骨拘束而不舒。故数作欠伸。然治相并之邪。必安之和之。用小麦养肝气止躁。甘草、大枣之甘。以缓气之苦急。躁止急缓。则脏安而悲哭愈。然又曰亦补脾气者。乃肝病先实脾。不惟畏其传。且脾实而肺得母气以安。庶不离位过中而复下并矣。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痞满。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衍义〕伤寒论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者。用小青龙汤解表散水也。又曰表未解。医反下之。阳邪内陷。实则结胸。虚则心下痞。由此观之。吐涎沫者。盖由水气之为病。因反下之为痞。吐涎沫仍在。故先以小青龙治涎沫。然后以泻心汤除心下之热痞也。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上。呕吐涎唾。久成肺痈。形体损分。在中盘结。绕脐寒疝。或两胁疼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