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经纶

乳汁,导其壅塞,散其风热,则病可愈。
乳证
张子和曰:乳痈发痛者,亦生于心也。俗乎曰吹乳是也。吹者,风也。风热结薄于乳房之间,血脉凝注,久而不散,溃腐为脓也。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乳痈属于风热外邪为病也。
乳证
《妇人良方》曰:经云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若乳房忽然壅肿痛,结核色赤,数日之外,痛胀溃,稠脓涌出,此属胆胃热毒,气血壅滞,名曰乳痈,为易治。
《家居医录》按:乳痈初起,肿痛发于肌表,肉色 赤,或发寒热,或头痛烦渴,用人参败毒散、神效栝蒌散、加味逍遥散治之,自消散。若脓成溃窍,稠脓涌出,脓尽自愈。若气血虚弱,或误用败毒,久不收敛,脓清脉大,则难治。
薛立斋又按:乳痈治法,初起寒热 痛,即发表散邪,疏肝清胃为主。或不作脓,脓成不溃,宜用托里。或肌肉不生,脓水清稀,宜补脾胃。或脓出反痛,恶寒发热,宜补气血。或肿 作痛,晡热,宜补阴血。或饮食少,反作呕,宜补胃气,切不可用克伐,复伤脾胃也。
乳证
朱丹溪曰:经云,乳房属足阳明胃经所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所属。妇人不知调养,忿怒所逆,郁闷所遇,浓味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出。阳明之血沸腾,热甚化脓。治法:青皮疏厥阴之滞气,石膏清阳明之血热,生草节行污浊之血,消肿导毒,栝蒌仁、没药、青橘叶、角刺、金银、当归、酒佐之,加艾灸二三十壮于痛处,甚效,切不可用刀针,必致危困。
乳证
李氏曰:妇人之乳,男子之肾,皆性命之根也。有饮食浓味、郁怒,以致胃火上蒸乳房,则乳汁化为浊脓。
肝经气滞,乳头窍塞不通,致令结核不散,痛不可忍。初起宜隔蒜灸之,切忌刀针。能饮者,一醉膏加当归,两服即效。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乳痈属七情、饮食、热毒内伤为病也。
乳证
《大全》曰:产后吹乳者,因儿吃奶之际,忽自睡着,为儿口气所吹,令乳汁不通,蓄积在内,遂成肿硬,壅闭乳道,伤结疼痛。亦有不痒不痛,肿硬如石者,总名曰吹乳。若不急治,肿甚成脓,连服皂角散、栝蒌散,敷以南星散,更以手揉之则散。
乳证
朱丹溪曰:妇人有所乳之子,膈有滞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