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集成

、阴蚀、阴挺下脱、阴茎肿烂之类。而虚火内烁庚金,则为痔漏,为悬痈,为脏毒。
种种见症,不一而足,务在明辨症候,按法而消之也。医者以一消字视为泛常,而不知其变化曲折,较他法为尤难。则奈何不详稽博考,以尽济时之仁术也耶。
论吐法
吐者,治上焦也。胸次之间,咽喉之地,或有痰食痈脓,法当吐之。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是已。
然有当吐不吐误人者;有不当吐而吐以误人者;有当吐不可吐而妄吐之以误人者;亦有当吐不可吐,而又不可以不吐,吐之不得其法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辨也。
即如缠喉锁喉诸症,皆风痰郁火壅塞其间,不急吐之,则胀闭难忍矣。
又或食停胸膈,消化弗及,无由转输,胀满疼痛者,必须吐之,否则胸鬲满闷,变症莫测矣。又有停痰蓄饮阻塞清道,日久生变,或防碍饮食,或头眩心悸,或吞酸嗳腐,手足麻痹,种种不齐,宜用吐法导其痰,诸症如失。又有胃脘痈,呕吐脓血者,经云:呕家有脓,不须治呕,脓尽自愈。凡此皆当吐而吐者也。
然亦有不当吐而吐者,何也?如少阳中风,胸满而烦,此邪气而非有物,不可吐,吐则惊悸也。又少阴病,始得之,手足厥冷,饮食入口则吐,此膈上有寒饮,不可吐也。病在太阳不可吐,吐之则不能食,反生内烦。虽曰吐中有散,然邪气不除已为小逆也。此不当吐而吐者也。
然又有当吐不可吐者,何也?盖凡病用吐,必察其病之虚实。因人取吐,先察其人之性情,不可误也。夫病在上焦,可吐之症。而其人病势危笃,或老弱气衰者,或体质素虚、脉息微弱者,妇人新产者,自吐不止者,诸亡血者,有气动者、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者,皆不可吐,吐之则为逆候。此因其虚而禁吐也。若夫病久之人,宿积已深,一行吐法,心火自降,相火必强。
设犯房劳,转生虚症,反难救药,更须戒恕。凝神调息静养,越三旬而出户,方为合法。如其人性气刚暴,好怒喜淫不守禁忌,将何恃以无恐,此又因性情而禁吐也。所谓当吐不可吐者,此也。
然有不可吐而又不得不吐者,何也?病人脉滑大,胸膈停痰,胃脘积食,非吐不除。食用瓜蒂散与桔红淡盐汤,痰以二陈汤,用指探喉中而出之。体质极虚者,或以桔梗煎汤代之,斯为稳当。而予更有法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