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百证歌


卫气循环不暂停。昼则行阳夜在阴。卫独留阳阳跷盛。阳盛阴虚夜不宁。忽若留阴阴跷满。阴满阳虚昼却争。(黄帝针经云。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满则阳跷盛而不得入于阴。
阴气虚则夜不得宁也。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盛。阴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阳气虚。故昼则争而不安。)暮谵昼了阴虚证。昼躁阳虚夜气清。(仲景云。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则明了。暮则谵语。为热入血室。
又云。下之后。复发汗。昼则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里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热入血室。以阴虚而邪入之也。故暮谵昼了。下而复汗。以亡阳而卫在阴也。故昼躁夜静。)要须调卫各归分。二气谐和可渐平。
卷五
第八十一证·循衣摸空歌
伤寒吐下仍不解。大便不利潮热在。循衣摸床惕不安。独语犹如见鬼怪。微喘直视不识人。谵语狂言还可骇。大承服后脉弦生。忽若涩兮死何悔。(仲景云。伤寒吐下后。未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余日。其人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
如见鬼神。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妄撮床惕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莫不死。仲景云。太阳中风以火劫之。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鼻衄血。循衣摸床。小便利者。可治。华佗云。病患循衣缝。不可治。)
卷五
第八十二证·筋惕肉歌
病患肉 并筋惕。汗过经虚真武敌。(仲景云。大青龙汤证云。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又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不然邪入大经中。状如 惊痫疾。发汗动经身振摇。宜用茯苓桂枝术。(仲景云。伤寒若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
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又云。伤寒吐下后。汗虚。脉微。眩经脉动惕者。
久而成痿。)动气在左误下之。忽尔肉 最为逆。(仲景云。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怵惕肉 。)
卷五
第八十三证·口燥咽干歌
脾中有热胃干枯。口燥咽干津液无。阳明白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