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肺胸中大肠。右关脾胃。
右尺命门三焦。及大肠也。盖大小肠或附。于肺以其表里相通也。或附于两尺。以其居下也。膻中即包络。胸中即肺衣。
古法不诊三焦。以未知三焦之根。即在肾系。今特配于右尺。于义乃备。
脉有三部九候。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
此与内经三部九候之法不同。然头手足遍诊之法。其废已久。故即从难经。以寸关尺为三部。三部各有浮中沉。是为九候。
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心肺俱浮。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沉者阴也。肝肾俱沉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上节以部位分五脏。此又以呼吸浮沉分五脏也。心肺在上部。出气由之。故呼出属心肺。一呼脉当二至也。肝肾在下部。入气归之。故吸入属肝肾。一吸脉当二至也。呼吸之间。脾主中宫。司出入脉当一至。故呼吸定息。脉来。五至者为无病若多一至。则有一脏太过若少一至。则有一脏不足此察至数之法知此义。则知至数迟速之故。其脉在中以下。
又言以浮中沉。分别五脏也。言脉在人肌肉之中。轻按即见为浮。浮为在外属阳。心肺应之。浮而大散。其应在心。浮而短涩。其应在肺。重按乃见为沉。沉为在里属阴。肝肾应之。牢而长者弦之象。属肝经。濡而实者滑之象。属肾经。
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适中之地也。此以沉诊肝肾浮诊心肺中诊脾胃取配之义。亦多方矣。
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四时皆以胃气为本。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也。
钩即洪。毛即浮。石即沉也。胃气见于脉。乃和缓之象。言弦钩毛石。各见和缓为有胃气四时之变。谓太过不及。
不得胃气。则可以知其病矣。此详言五脏四时之主脉。而又归本于胃气近代三指禅脉诀。以缓脉为纲诚能知胃气为本之旨学人可以一览。
数者腑也。迟者脏也。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数则为热迟则为寒。
腑属阳。故数脉当应腑脏属阴。故迟脉当应脏数则为热。诸阳主气也。迟则为寒。诸阴主气也。夫以迟数分脏腑。
此未尽然。而数则为热。迟则为寒。盖有一定不易者。脉之跳动。出于心血之起落。属脉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