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注金匮要略
卫之源。相干于阳气之盛衰。故阳衰者。
则精悍薄而阳愈损。阳不足以御阴。而阴以凌犯而愈盛。阳损。则关元中所结之寒微动。阴盛。则肾中之气上冲。夫结寒与肾气之阴邪。犯咽喉。则呕不可出。咽不得下。故有塞噎炙肉之状。犯胸膈。则既似切责。复同拘急。故反言胸中痛也。但水寒之隐邪。虽同结于关元。阳衰而寒气上冲。于理可凭。安得骤然水肿。而致咳喘乎。是知医以数行误治所致矣。盖误以塞噎急痛为留饮。而大下之。不知气急为冲气而非饮。故气急不去。而其痛噎之病不除也。又误以其气在上焦。下之不除。或吐之而有合于高者越之之旨乎。不知吐则胃家虚而烦。液干而咽燥饮水。气提而小便不利。前后两行吐下。则胃阳几冷。而水谷不化。夫咽燥饮水。则入水既多。小便不利。则出水复少。加之水谷不化。则悍气内空。而卫阳外薄。欲其面目手足之不浮肿也得乎。
然水症初起。或上或下。必由渐及。以至周身。此阳气有关隘。水性具盈科后进之道也。今上而面目。下而身体。远而四肢皆肿。苟非误中之误。安得至此。故知医家见水治水。又曾以葶苈丸下过。虽似相近。终属倒治。
故小瘥后。必当于饮食过度。气阻而肿复如前也。且愈误则阳气愈虚。故胸胁苦痛。水势洋溢。而浑身皆肿。
于是冲气水气。两争胸分。而浮咳喘逆。如所言之症者宜矣。是此症以水寒之结于关元者。为旧病。而以冲气为新病。当先攻击冲气。令其止伏。乃治其水邪寒邪之咳。咳止。则水寒去而喘自瘥耳。先治新病。病当在后。言旧病当放在后治也。二语为凡属治病之要诀。故引此以实之耳。或问曰。冲气在关元结邪之后。则冲气原为新病。若以误行吐下后之水肿咳喘较之。则冲气不又为旧病乎。既曰先治新病。而以水肿咳喘为后治者。何也。答曰。水肿咳喘。虽成于冲后之误治。而其水病之根。实伏于早年之沉紧相搏时。故终以冲气为新病矣。
二十四条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 汤主之。腹痛加芍药。(方见湿门。)
此与风湿之症尽同。故其方治亦一也。盖汗出恶风两症。并无少别。惟水与湿。略有分辨者。以湿为汗气内留。就地所化。水为小便不利。从下所蒸。一也。且湿则有气而无水形。水则已从气而见阴象者。又一也。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