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浅注

寒。
足颈肿。腹乃大。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而不分别为言。然而病因不同。则治法迥异。师故立五名以为大纲。而脉证标本变化之微。详悉于下。
风水(之脉证奈何。)其脉自浮。(浮为风。故)外证骨节疼痛。(风尚在表。故)
恶风。皮水(之脉证奈何。水行皮间。内合肺气。故)其脉亦浮。外证 肿。按之没指。
(其邪既去经而在皮间。既去经故)不恶风。(在皮间故)其腹(外实中空)如鼓。
(肿在皮外。而未及肠脏。故)不渴。当发其汗。(俾皮间之水从汗解。) 正水(之脉证奈何。三阴结。而非风结。故)其脉沉(水属阴。故其脉)迟。(三阴结而下焦阴气不复与胸中之阳相调。水气格阳在上。故其)外证自喘。(喘为此证之眼目。至于目窠如蚕两胫肿腹大。与石水证相同者。不必言也。)石水(之脉证奈何。水聚于下而不行。故)其脉自沉。(水在下而未伤中气。中未虚冷。故但沉而不迟。病专在下。而不及于上。故其)外证(少)腹满。(而)不喘。(不喘为此证眼目。与正水所同等证。
亦不必言也。) 黄汗(之脉证奈何。水邪内郁。故)其脉沉迟。(心受邪郁。故)身发热。(热伤在上。故)胸满。(阳部之邪从阳。故)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则邪气侵阴。荣气不通。)必致痈脓。
此于五条分晰其脉证也。
(试详风水之证。而别其相似之病。)脉浮而洪。浮则为风。(风者。天之气也。)
洪则为气。(气者。人之气也。是皆失其和者也。)风气相搏。(若)风强(于气。)
则(气从风而浸淫肌肤。而)为瘾疹。身体为痒。痒者(藉瘙而稍疏浅。)为泄风。久(则生虫。)为痂癞。(若)气强(于风。)则(风从气而鼓涌水液。而)为水。(水成则肿胀喘满。)
难以俯仰。(若)风气(并强。两)相(维)系。(而水液从之。以致)身体洪(大而)
肿。(盖风为虚邪。自汗恶风。乃其的证。今因)汗出乃愈。恶风则(邪之属)虚。(无有疑议。故直指之曰。)此为风水。(彼夫)不恶风者。(表无风也。)小便通利。
(非风水之相搏也。)上焦有寒。其口多涎。(乃水入伤心。汗内返而为湿所致。)此为黄汗。
此详风水之病源。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