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卿子伤寒论

陷胸汤主之。
心下硬痛。手不可近者。结胸也。正在心下。按之则痛。是热气犹浅。谓之小结胸。
结胸脉沉紧。或寸浮关沉。今脉浮滑。知热未深结。与小陷胸汤。以除胸膈上结热也。
王宇泰云。上文云硬满而痛。不可近者。是不待按而亦痛也。此云按之则痛。是手按之。然后作痛耳。上文云。至少腹是通一腹而言之。此云正在心下。则少腹不硬痛可知矣。热微于前。故云小结胸也。
卷四 辨太阳脉证并治下第七
小陷胸汤方第五十一
黄连(一两苦寒) 半夏(半升洗辛温) 栝蒌实(大者一个味苦寒)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苦以泄之。辛以散之。黄连、栝蒌实。苦寒以泄热。半夏之辛以散结。
王海藏云。大陷胸治热实。大陷胸丸兼喘。小陷胸治痞。
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
太阳病。二三日邪在表也。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者。以心下结满。卧则气壅而愈甚。故不能卧。而但欲起也。心下结满。有水分。有寒分。有气分。今脉微弱。知本有寒分医见心下结而反下之。则太阳表邪。乘虚入里。利止则邪气留结。为结胸。
利不止。至次日。复如前下利不止者。是邪热下攻肠胃。为挟热利也。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也。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此太阳病。下之后。邪气传变。其脉促者。为阳。若下后脉促。为阳胜阴也。故不作结胸。为欲解。下后脉浮。为上焦阳邪结而为结胸也。经曰。结胸者。寸脉浮。关脉沉下后脉紧。则太阳之邪。传于少阴。经曰。脉紧者。属少阴。内经曰。邪客于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所以脉紧者。必咽痛。脉弦。则太阳之邪。传于少阳。经曰。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其脉循胁络于耳。所以脉弦者。必两胁俱急。下后邪气传里。
则头痛当止。脉细数。为邪未传里。而伤气也。细为气少。数为在表。故头痛未止。脉沉紧。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