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释谜
。沉伏为水病。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即为正水。脾脉虚大。
多作脾肿。因循不治。乃成水肿。盖脾属土。喜燥而恶湿。常感湿气。湿又喜伤脾。血化为水。土败不能制水。则停蓄不行。留滞皮肤。故作浮肿。初得病时。见眼胞早晨浮突。午后稍消。急以羌活散疏解。次醒脾散。及间投南星腹皮散。
其脾冷困。则燥以草果、缩砂之类。然此症夏秋冬治之颇易。惟春不然。盖四时之水。无如春水泛溢。兼肝木旺而脾土受克。不能受水。所以难疗。须徐徐调理取效。若脾热而困。入投燥热药。虽不能生土。亦可胜水。奈杀之太过。土不胜火。则热愈盛而不食。发热烦渴。又进燥剂。由此面目转浮。致脾败。手足背肿。脐凸。皆脾之外候。有未经发表。
递用下药。一泻肿消。乃曰泻之力。不知脾愈泻而愈虚。不旬月。其肿如初。此世人但知泻肿为最。不求十补而一泻之论。法当随四时用药解表。通利小便。春以七宝丹加麻黄、桂枝、赤苓、姜、葱。夏以五苓散加麻黄、苡仁、车前子、姜、葱。秋以清肺饮加羌活、细辛、商陆。姜、葱。冬以冲和饮加白术、生川乌、赤小豆、姜、葱。次投滋润救脾导水汤剂渗泄之。乃为良法。更以香陆胃苓丸顿服。自安。
有国中便觉痰嗽气喘。小水不通。正属肺肾所主。先服解表散。次投三白散。凡得此病。非一朝夕之故。不可求速效。以致虚脱。如愈后。再感外风。满面虚浮。用排风散和解。仍服救脾汤剂。免致反复。刘氏曰。治肿非易。补养尤难。忌食物切须详审。有久不消者。下浚川丸即效。
史演山曰。肿胀二症。此由虚中有积。久患失治。日渐传变。症候多端。随轻重。察盛衰。审表里以主治。先固其本。后治其标。斯无患矣。受湿肿。食毒瓦斯肿。伤寒虚气入腹肿。泻痢虚气入腹肿。此四种所患病不相同。皆由虚得之。
受湿。谓脾胃受湿冷。久不克化。气浮。四肢头面皆肿。食毒瓦斯肿。由脾胃伤冷积。毒瓦斯停留胃脘。致气入腹。蛊胀肿急。伤寒由下之太早。乘虚入腹作肿。泻痢久。脾气亦虚。是以致肿。以上宜平调胃气。补脏充实。方可去肿。先服四味理中汤减半干姜加白术、桑皮。伤寒虚肿。加枳实。作喘加淡豉。泻痢虚胀。宜正气调胃。胃气既壮。救生丹利之。
肿即退。再用观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