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注金匮要略
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 。即水散也。
此非承接寸口迟涩。趺阳微迟之脉而言。乃就上条心下坚大。而言气实致水。似同实异之变症也。但除诊脉外。其外症颇难辨认。惟是气中虚而致水者。其心下则中平而边高。气中实而致水者。其心下则中高而边平。为少异耳。杯、深而高。盘、浅而低。故取以为辨也。然所谓气实者。非充实之谓。乃即胸痹门之留气。留气实于心下。而水饮上升。于是气以提饮。饮以附气。留气留饮。两相搏结。而成坚大之形者。譬之干云在天。其色常白。郁久不散。地气上升。地乃湿气。云湿相并。其色渐黑。沉浓郁滞。悬而未下之象。故以破气之枳实为君。先散留气。以燥湿之白术为佐。并去留饮。则气泄而水自下注。故曰腹中 。即水散矣。若于寸口迟涩。趺阳微迟之脉。上焦中焦。寒气不足之症。投以破损高真之枳实。用至七枚。其不心愦愦而忙乱欲死者。几希矣。我故曰。此气实致水之变症变治也。留气、见胸痹注。留饮、见痰饮注。
黄胆病脉证治第十五
一条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后贤辨黄症者。纷纷不一。而终未有确解。愚按内经。及伤寒本经之旨。大概由于湿热相搏。中宫脾土之气。
郁滞而不流贯四脏。则浮横如天地之雾。而其黄色。散漫于皮肤诸窍者也。但先从湿因、水因起。而后生热者。则湿水为本。而热为标。故名湿黄、水黄。先从阴虚病热。其后因热而生风聚湿。及积水者。则热为本。而风湿与水为标。故名疸。其意以治其本。而黄自已。故症同而名异耳。犹之水门之先病水。而后经断者。名水分。
先经断而后病水者。名血分之例也。故除却十一、十三、十八、二十四。四条泛论诸黄及黄家。另行方治外。其本门所列谷、酒及女劳、三疸。所主诸方。凡茵陈汤、硝矾散、栀子大黄汤、膏发煎、茵陈五苓散、大黄硝石汤。大概俱咸寒苦寒之品。则其用意在去热者。可见矣。若夫水湿生热而病黄者。其治例。宜发汗者。十之七。而宜利小水者。十之三。此本篇各条。有但曰诸黄及黄家者。有直名某黄胆者。不可不细察也。首条、从脉而总言诸黄之所由发也。头面皮肤之症。法当先诊寸口。以寸口上应头目。外应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