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镜
吴茱萸汤止呕逆,治客噫能补胃弱。
凡二十九方同用。
芍药味苦酸 专入太阴经,除湿益津液,缓中通五脏,止腹痛,利膀胱,赤者泻,白者补。
越婢汤益津液;甘草汤益阴血;建中汤收正气;小青龙主气逆;黄芩汤固胃;麻仁丸敛津液;大柴胡挟阴;真武汤除湿。
下后胸满,当去;传经腹满宜加。
凡二十一方同用。
卷之中 发明五味阴阳寒热伤寒汤丸药性(二)
〔安蛔虫之厥〕
乌梅酸缓 主劳热虚烦,收肺气喘急,治下利不止,除口干好唾,故乌梅丸以安蛔厥。
蜀椒辛温大热 温中利关节,止利消宿食,开腠理发汗,逐寒湿通经,合和于乌梅丸中温藏寒安蛔。
祖按:伤寒方论一章,是据古方升降补泻以为主治之本,乃定局也。伤寒药性一章,是详品味阴阳良毒,以为佐治加减之用,乃活机也。学人熟读而深省焉,治伤寒无余蕴矣。
卷之中
杂病分气血阴阳(三)
日增夜静,是阳气病,而血不病;夜增日静,是阴血病,而气不病。
夜静日恶寒,是阴上溢于阳;夜静日热,是阳盛于本部;日静夜恶寒,是阴旺于本部;日夜并恶寒是阴部太盛兼有其阳,当泻其寒,峻补其阳。
日安夜躁烦是阳气下陷于阴中,当泻其阳,峻补其阴。
日恶寒,夜躁烦,为阴阳交,饮食不入死。
阴盛格阳,目赤烦躁不渴,或渴不欲水,脉七八至,按之不鼓,姜附主之。
又伤寒二三日,身冷额上汗,面赤心烦者亦是。
阳盛拒阴,表凉身痛,四肢冷,脉沉数而有力,承气汤主之。
阳厥极深,或时郑声,指甲面色青黑,势困,脉附骨取之有,按之无,乃阳气拂郁不能运于四肢,故身冷。先凉鬲,以待心胸微暖,可承气主之。
阴证 身重,语无声,气难布息,目睛不了了,口鼻气冷,水浆不入,二便不禁,面刺。
阳证 身轻动语有声,目睛了了,鼻中呼吸利,口鼻气热。
内伤 见于右手关前气口,躁作寒,已寒作躁,已不相并,但有间,晡时必减,潮作之时神倦。
外伤 见于左手关前人迎,无问,晡时必剧,潮作之时,精神有余。
卷之中
恶寒(四)
有湿痰抑遏其阳气不得外泄,脉沉缓,治宜江茶香油姜汁同服,吐其痰;以通圣去芒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