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卿子伤寒论
上逆也。与泻心汤攻之。则痞已。医复以他药下之。又虚其里。致利不止也。理中丸。脾胃虚寒下利者服之愈。此以下焦虚。故与之。其利益甚。圣济经曰。滑则气脱。欲其收也。如开肠洞泄。便溺遗失涩剂所以收之。此利由下焦不约。与赤石脂禹余粮汤。以涩洞泄。下焦主厘清浊。下利者。水谷不分也。若服涩剂而利不止。当利小便以分其气。
卷四 辨太阳脉证并治下第七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第六十二
赤石脂(一斤碎味甘温) 禹余粮(一斤碎味甘平)
以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三服。
本草云。涩可去脱。石脂之涩。以收敛之。重可去怯。余粮之重。以镇固之。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
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伤寒吐下后。发汗。则表里之气俱虚。虚烦。脉甚微。为正气内虚。邪气独在。至七八日。正气当复。邪气当罢。而心下痞。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者。正气内虚而不复。邪气留结而不去。经脉动惕者。经络之气虚极。久则热气还经。必成痿弱。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大邪虽解。以曾发汗吐下。胃气弱而未和。虚气上逆。故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与旋复代赭石汤。降虚气而和胃。
卷四 辨太阳脉证并治下第七
旋复代赭石汤方第六十三
旋复花(三两味咸温) 人参(二两味甘温) 生姜(五两切味辛温) 半夏(半升洗味辛温) 代赭石(一两味苦寒) 大枣(十二枚擘甘平) 甘草(三两炙味甘平)
上件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硬则气坚。咸味可以软之。旋复之咸。以软痞硬。虚则气浮。重剂可以镇之。代赭石之重。以镇虚逆。辛者散也。生姜半夏之辛。以散虚痞。甘者缓也。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
娄氏云。病解后。心下痞硬。噫气。若不下利者。此条旋复代赭石汤也。若下利者。
前条生姜泻心汤也。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前第三卷十六证云。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为与此证治法同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