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证略例
论狂言若有所失
恍惚狂言,若有所遗,妄闻妄见,意有所期,及从而叩,或忘或知,神去而溃,命将何依!神者亡。正谓是也。
问:内感阴证,有汗而解,有无汗而解者,何也?答曰:有汗而解者,或壮年津液尚全,或温之早而得治,或传不逆而顺经,或素得养而强本,所以俱汗而解也。无汗而解者,或老年血气俱衰,或温之迟而失治,或经过期而不传,或素无养而亏本,所以俱无汗而解也。有汗而解者,间有所遗;无汗而解者,邪岂能尽?故神痴而弱,不能复旧,须待饮食渐增,因食微润,然后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医者不可不知!
《衍义》曰:太阴元精石合他药,涂大风疾,别有法。阴证伤寒,指甲面色青黑,六脉沉细而疾,心下胀满结硬,躁渴,虚汗不止,或时狂言,四肢逆冷,咽喉不利,腹疼痛,亦须佐他药兼之。《图经本草》已有法,惟出解州者良。
古方不用,今《活人伤寒》其著者,治伤寒三日,头痛壮热,四肢不利,正阳丹。
太阴元精石 硝石 硫黄(各二两) 砂(一两)
四物都细研,入瓦瓶子固济,以火半斤,于瓶子周一寸协之,约近半日,令药青紫色,住火待冷,取出,用腊月雪水拌匀,湿入瓷瓶子中,屋后北阴下阴干,又入地埋二七日,取出细研,以面糊为丸鸡头实大。先用热水浴,后以艾汤研下一丸,以衣盖取汗出为瘥。
论脉次第
外感者,先太阳,次阳明,次少阳,次太阴,次少阴,次厥阴;内感者,先三阴而无定,次少阳,次阳明,次太阳,为极高之分。
阳从内消,从右手脉先陷,左手浮,右手沉。
阳从外走,从左手脉先陷,右手浮,左手沉。
其脉或有不然者,阴阳之变易无定也。许学士云:阴阳交互最明,正坐此耳!阳脉沉而滑,若浮者,欲升而汗也。
阴脉沉而细,本体也。
若浮而有力者,阳气生也。
若浮而无力者,阳气走也。
若浮若沉,或有力,或无力,阴阳交争而未定也,惟外热内寒者,多有此脉。
用附子法
古人用附子,不得已也,皆为身凉脉沉细而用之。若里寒身表大热者不宜用,以其附子味辛身热消而变凉,内外俱寒,姜附合而并进,温中行经,阳气俱生,内外而得可保康宁,此之谓也。若身热便用附子,切恐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