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集注
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以及于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以及于上。)
伤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施方治。今世人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对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医。医人又不依次第而治之,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无不效也。今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证候,诊—些伤寒论宗印卷八卿l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
病有逐日之浅深,是以有次第之施洽。然伤寒为病,一日之间变无常经,不若临时消息制方,无不效也
又土地温凉高下不同,物性刚柔餐居亦异。是黄帝与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以训后贤,开其未晤者。临病之工,宜须两审也
东方地气温,南方地气热,西方地气凉,北方地气寒,西北方高,东南方下。是土地温凉高下不同也。东方安居食鱼,西方陵居华食,南方湿处而嗜酸,北方野处而食乳,是餐居之异也。东方治宜贬石,西方治宜毒药,南方治宜微针,北方治宜灸炳,是四方医治不同也。医之治病,当审其土地所宜
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
《内经》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是伤寒为病热也《针经》曰: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是热虽甚不死。
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
表里俱病者,谓之两感。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太阳为三阳之长,其气浮于外,故尺寸俱浮,是邪气初入皮肤,外在表也,当一二日发。风府,穴名也,项中央。太阳之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是以上连风府。其经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故病头项痛,腰脊强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阳明血气俱多,尺寸俱长者,ffn并阳明。而血气淖溢也。太阳受邪不已。传于阳明,是当二三日发。其脉侠鼻者,阳明脉起于鼻交颈中,络于目,阳明之脉,正上, 还了击目系。身热者,阳明王身之肌肉。《针经》曰:阳明气盛,则身以前皆热。目疼鼻干者,经中客邪也。不得卧者,胃气逆,不得从其道也。《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