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直格
大陷胸丸
大黄(半两) 葶苈(三钱微炒) 芒硝(一分) 杏仁(十二个,草灰炒色变。)
上大黄为细末,下葶苈杵,再罗,研杏仁、硝如泥,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入甘遂末三字匕、白蜜半匙、水一盏,煮至半盏温服。当一宿许乃下。未利再服。
小陷胸汤
半夏(四钱,汤洗,全用,不锉。) 生姜(二钱切) 黄连(二钱锉) 栝蒌实(大者半个,惟锉其壳,子则不锉。或但用其中子者非也。)
上以水三盏,煮栝蒌取汁一盏半,内余药煮至一盏,绞取汁,分两次温服,以效为度。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 黄连 黄芩(各一分)一法加生姜一分甚良。
栀子汤
大栀子(七枚锉碎) 豆豉(半合)
上以水两盏,煮栀子至一盏半,内豉煮至半盏,绞汁温服。
凡加者,皆用栀子先煮。
或吐者,止后服。凡诸栀子汤,皆非吐人之药,以其燥热郁结之甚,而药顿攻之不能开通,则郁发而吐。因其呕吐,发开郁结,则气通、津液宽行而已,故不须再服也。
栀子浓朴汤
大栀子(七枚) 浓朴(半两,炙去粗皮) 枳实(二钱)
上锉如麻豆大,以水一盏半煮,绞汁半盏,温服。
卷下
泛论
凡伤寒热病,下后热不退,下证尚在者,再三下之以热退为度。虽热退尚未痊愈者,随证调之。
凡下之前后,或大汗将出,或大汗已出(俗言好汗,是言大汗),或汗后烦渴及诸吐泻杂病,一切烦渴者,须以细细饮之。渴未止者,频频时与,但不可过多,以成留饮不散者也(留饮,一名水蓄;经曰积饮)。
夫留饮,谓水液留积蓄聚于内,而不湿润传化者也。夫肠胃燥热太甚,则结滞而气液不能宣通,故虽饮而难以止其烦渴也。若以顿饮过多,则水湿过极,而肠胃燥热怫郁,转以加其水湿痞闭,故成留饮,而心腹满痛,或为吐泻也。
设若不与饮之,则燥热转甚,危而死矣。
夫肠胃之燥、湿,犹地旱、涝适当其宜,皆不可过与不及。凡治病之道,以调六气阴阳,使无偏倾,各守其常,平和而矣。嗟夫!世俗或以妄为冷水、寒药水损脾肾,隔却大汗。但令中外俱热而欲望其作大汗者;或大汗欲出,肠胃燥热烦渴;及汗已出及虑水却大汗,不与水者;或气弱久虚,烦渴者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