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指掌
之。即痧毒也。夫人之正气一虚。暑湿秽浊之邪。俱从口鼻吸入。流布三焦。上乘于心。为中痧。中入于胃。为霍乱。踞于膜原。为寒热。归于肠胃。为泄泻。
盖暑湿之邪。骤发而重者。为湿温。为伤寒。迟发而轻者。为寒热。为晚发。触邪随时即发者。为寒热。为泄泻。伏邪遇秋始发者。则为疟为痢矣。一邪之染。为病非一。临症者可不探本穷源为治哉。
卷四 瘟疫九传
霍乱(新法)
论云。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又云。呕吐而利。名霍乱。又云。头痛身疼。恶寒吐利。名曰霍乱。合观之。则霍乱之症始备。盖亦伤寒之类耳。其治法则云。热多欲饮水者。
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汤主之。按此皆由阴阳不和。上下拒格不通所致。五苓所以分其清浊。理中所以壮其阳气。皆中焦治法也。(参类方注)
凡霍乱腹痛吐泻。脉见结促代。或隐伏。或洪大。皆不可断为死。果脉来微细欲绝。
少气不语。舌卷囊缩者。不治。
内经云。阴阳易位曰霍。升降失常曰乱。按此症四时俱有。夏秋尤多。大抵中宫必有饮食停滞。外犯暑湿痧秽之邪。阻塞中焦。以致清不得升。浊不得降。阴阳错乱。
得而成斯症。或吐泻并作。或吐而不泻。或利而不吐。或先吐后泻。总属中焦之病。
邪上越则吐。下泄则泻。不必分属三焦。
感寒 六脉沉迟。口不渴。小便清利。吐泻并作。或兼腹痛。此名湿霍乱。寒邪重也。
宜藿香正气散出入。若大吐大泻。六脉俱伏。手足厥冷。舌苔黑滑者。太阴中寒也。
作阴霍乱治。理中汤加附子。
吸暑 面赤口渴。或干呕。或吐泻。舌苔微黄而燥。或白中兼红。胸闷腹痛。此口鼻吸入秽暑而成也。宜辰砂六一散。加枳实、浓朴、川连、郁金之类。
暑湿兼秽 如触暑湿痧秽而成霍乱。腹中绞痛。呕恶吐泻。宜清暑湿。兼芳香逐秽。如广藿梗、川郁金、浓朴、枳实、菖蒲、槟榔、赤苓、滑石、腹皮、通草之类。
湿热 嗜酒之人。湿热内着。中宫阻塞而成霍乱。吐泻不得。二便俱秘。呕恶不止。
宜泻心法。如半夏、橘红、川连、枳实、栀子、豆豉、滑石粉、茯苓皮、茵陈、泽泻之类。须戒其断米饮甜腻物。以待中宫清肃。否。虽药弗效也。
食挟暑秽 如胃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