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卿子伤寒论
汗下虽殊。既不当损正气。则一邪气所传既同。遂用一法治之。经所谓若发汗。若下若吐后是矣。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外证未除。而数下之。为重虚其里。邪热乘虚而入。里虚协热。遂利不止。而心下痞。若表解而下利。心下痞者。可与泻心汤。若不下利。表不解。而心下痞者。可先解表而后攻痞。以表里不解。故与桂枝人参汤。和里解表。
卷四 辨太阳脉证并治下第七
桂枝人参汤方第六十四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四两炙味甘平) 白术(三两味甘平) 人参(三两味甘温) 干姜(三两味辛热)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表未解者。辛以散之。里不足者。甘以缓之。此以里气大虚。表里不解。故加桂枝甘草于理中汤也。
张兼善云。大柴胡汤。泻也。桂枝人参汤。补也。皆治下利。心下痞硬。若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表和而里病也。以心中痞硬。故为实。当以大柴胡汤下之。二者心下痞硬虽同。而虚实之症有异。故用药有攻补之别也。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下后复发汗。则表里之邪当悉已。此心下痞而恶寒者。表里之邪。俱不解也。因表不解而下之。为心下痞。先与桂枝汤解表。表解。乃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内经曰。
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
活人云。大抵结胸与痞。皆应下。然表未解者。不可攻也。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伤寒发热。寒已成热也。汗出不解。表和而里病也。吐利心腹濡软。为里虚。呕吐而下利。心腹痞硬者。是里实也。与大柴胡汤。以下里热。
病如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病如桂枝证。为发热。汗出。恶风。言邪在表也。头痛项强。为桂枝汤证具。若头不痛。项不强。则邪不在表而传里也。浮为在表。沉为在里。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