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卿子伤寒论

今寸脉微浮。则邪不在表。
亦不在里。而在胸中也。胸中与表相应。故知邪在胸中者。犹如桂枝证。而寸脉微浮也。
以胸中痞硬。上冲咽喉。不得息。知寒邪客于胸中。而不在表也。千金曰。气浮上部。填塞心胸。胸中满者。吐之则愈。与瓜蒂散。以吐胸中之邪。
卷四 辨太阳脉证并治下第七
瓜蒂散方第六十五
瓜蒂(一分熬黄味苦寒) 赤小豆(一分味酸温)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其高者越之。越以瓜蒂豆豉之苦。在上者涌之。涌以赤小豆之酸。内经曰。酸苦涌泄为阴。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素有宿昔之积。结于胁下为痞。今因伤寒。邪气入里。与宿积相助。使脏之真气。
结而不通。致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而死。
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若吐若下后。七八日。则当解。复不解而热结在里。表热者身热也。里热者内热也。本因吐下后。邪气乘虚内陷。为结热。若无表热。而纯为里热。则邪热结而为实。
此以表热未罢。时时恶风。若邪气纯在表。则恶风无时。若邪气纯在里。则更不恶风。
以时时恶风。知表里俱有热也。邪热结而为实者。则无大渴。邪热散漫则渴。今虽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未为结实。邪气散漫。熏蒸焦隔。故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与白虎加人参汤。散热生津。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无大热者。为身无大热也。口燥渴心烦者。当作阳明病。然以背微恶寒。为表未全罢。所以属太阳也。背为阳。背恶寒。口中和者。少阴病也。当与附子汤。今口燥而渴。
背虽恶寒此里也。则恶寒亦不至甚。故云微恶寒。与白虎汤。和表散热。加人参。止渴生津。
吴氏云。石膏辛寒。解足阳明经本热。蒸蒸发热。潮热。表里皆热。舌燥烦渴之圣药也。且时时者。时或恶风而不常也。背上恶者。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