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思辨录

 绿豆
豆本脾家中宫之物,而绿豆皮寒肉平,是为由中达外以解热,故外科护心散,用绿豆粉使毒世以绿豆解药误,不知绿豆能压热解毒,非能于无热毒之误药,亦化为乌有也。
卷二
扁豆扁豆叶
扁豆花白实白,实间藏芽处,别有一条,其形如眉,格外洁白,且白露后实更繁衍,盖得金气之最多者。凡豆皆甘而入脾,故能于夏令湿盛脾弱之时,布清肃之令,复敦阜之气。
此千金与局方治霍乱所以用实也。然其补脾之力极浓,必得脾受湿困而不腹痛不郁闷者,方与之宜。是则别录主霍乱吐下不止,不属之实而属之叶,固甚有道矣。夫霍乱者,阴阳清浊,二气相干。扁豆当盛热蕴隆,花尚未有,而其枝叶愈矗立不挠,是阴森之叶,与酷烈之日,各不相下,绝无妨害,用于清浊不调之霍乱,自然清者归清,浊者归浊。然则唐本草吐利后转筋,生捣一把入少醋绞汁服立瘥者,可以证别录之不诬矣。
俗称避暑扁豆棚下能作疟,甚至 豆亦多不以充蔬,此亦有故。扁豆以阴森之叶,御酷烈之日,而花白实白,全具金气,其不畏暑明矣。不相畏则相争,疟为邪正相争之病,故有所忌。豆壅脾气,更何以解。仲圣所以谓患寒热者不可食也。
卷二
淡豆豉
淡豉别录苦寒。李氏谓: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 ,故能升能散。窃谓仲圣用作吐剂,亦取与栀子一温一寒,一升一降,当以性温而升为是。
别录主烦躁,而仲圣止以治烦不以治躁。若烦而兼躁,有阳经有阴经:阳经则用大青龙汤、大承气汤,阴经则用四逆汤、甘草干姜汤、吴茱萸汤,皆无用淡豉者。盖阳经之烦躁,宜表宜下;阴经之烦躁,宜亟回其阳。淡豉何能胜任。别录以主烦躁许之,殊有可商。
烦有虚有实:虚者正虚邪入而未集,故心中懊 ;实者邪窒胸间,故心中结痛。虽云实,却与结胸证之水食互结不同,故可以吐而去之。证系有热无寒,亦于肾无与。所以用豉者,豉苦温而上涌,栀泄热而下降,乃得吐去其邪,非以平阴逆也。
张氏谓淡豉主启阴精上资,而邹氏遂以此为治伤寒头痛及瘴疠恶毒之据,不知其有毫厘千里之失。盖伤寒初起,与瘴疠恶毒,虽身发热,实挟有阴邪在内,故宜于葱豉辛温以表汗,或协人中黄等以解毒。何资于阴脏之精。且淡豉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