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度阴阳气者。度脏腑表里阴阳之气。尽者。谓尽此法。而人病自具也。脉动无常。散在阴而又颇在阳。此病在情志。是以阴阳莫测。脉脱不具。必问而后得之。度上下者。度气之通于天。病之变化也。度民者。度其尝富后贫。暴乐暴苦也。度君者。度王公大人。骄恣纵欲。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当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恶有不听者乎。度卿者。度其尝贵后贱。封君败伤。故贵脱势。及欲侯王。是以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
持雌失雄。弃阳附阴。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雌雄、谓阴阳之配合。并合、血气之合并也。)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水热穴论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解精微论曰。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盖在天为气。在下为水。在气为阳。在肾为精。气生于水。阳生于精。是以至阴虚。天气绝。至阳者。
天之阳也。天地之气。日月营运。寒暑往来。交相和平者也。如天气盛。则地气不足矣。按太阴阳明篇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是人之阴阳上下。
表里气血。以配天地之阴阳者也。)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阴阳并交者。谓阴阳寒暑之交相出入也。阳气先至者。谓四时之气。始于一阳初动。邵子之诗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
万物未生时。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稀。此言如不信。更请问 牺。即此义也。至人者。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呼吸精气。独至守神。而复归于无极。故曰。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微合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先后阴阳而持之者。按尺寸以候脉之来去也。奇恒之势。各以六十为首。即诊要经终。脉解诸篇所论是也。合微之事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也。阴阳之变者。天地阴阳之气。有德化政令。变易灾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