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人针灸经

龋。针入三分。灸三壮。
听会二穴,在耳前陷中,上闗下一寸、动脉宛宛中。张口得之。足少阳脉气所发。针入三分。主耳聋,耳中状如弹声,通耳,牙车急、疼痛不得嚼食,牙车脱臼、相离一寸。其穴侧卧,张口得之。灸亦良。
天牖二穴,在颈筋、缺盆上,天容后、天柱前、完骨下,髪际上一寸、陷者宛宛中。手少阳气所发。主头风,面肿,项强不得回转,夜梦颠倒,面青黄、无颜色。针入五分。不宜灸。若灸,面肿满。合先取譩嘻,后针天牖、风池,其病即差。
天府二穴(按:据《针灸甲乙经》、《针灸资生经卷一》等俱作“渊腋”),在两腋下三寸、宛宛中。手太阴(按:据《针灸甲乙经》,应是“足少阳”)脉气所发。主头眩,目瞑,远视。针入四分。灸七壮,不除再灸百壮。《甲乙经》禁灸。
曲泽二穴者,水也。在肘内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手心主脉之所入为合也。主心痛,出穴则(按:疑衍。)心下澹澹、喜惊,身热,烦心,口干,逆气,呕血,时瘈瘲言摇头青汗出不过肩(按:似有缺、误,不通),伤寒病温、身热、口干。灸三壮。针入三分。
少海二穴者,水也。一名“曲节”。手少阴脉之所入为合也。在肘内横文头,屈手向头取之,陷者宛宛中。《甲乙经》云“穴在肘内廉,节后陷者中,动应手”。疗腋下瘰疬,痹疼、屈伸不得,风痹疼,疰病。针入三分。禁灸。
巨虚上廉二穴,在三里下三寸,两筋、两骨罅间,陷者宛宛中。足阳明与太阳(按:误。据《针灸甲乙经》,应是“大肠”)合。针入八分。主大肠气不足,偏风、腰腿脚不遂、不得履地,脚气,刺风、痶风、脚冷,寒疟。灸之大良。
条口二穴,在上廉下一寸。足阳明脉气所发。主胫寒不得卧、疼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针入八分。灸三壮。
巨虚下廉二穴,足阳明与小肠合。在上廉下三寸,两筋、两骨罅,陷者宛宛中。蹲地坐而取之。针入六分。又,针入三分。灸三壮。主小肠气不足,面无颜色,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灸亦良,不及针。灸疮差,冷痹即已。
承山二穴,一名“鱼腹山”,一名“伤山”。在兑肠下,分肉间、陷者中,定腹取之。主脚弱无力,脚重,偏风不遂。针入八分。灸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