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来苏集
佐白头升阳,协连柏而清火,此热利下重之剂。
妇人产后下利极虚,白头翁加甘草阿胶主之。
热厥利证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其四五日来,恶寒无热可知,手足为诸阳之本,阴盛而阳不达,故厥冷也,伤寒三日,三阳为尽,四五日而厥者,三阴受邪也,阴经受邪,无热可发,阴主藏,藏气实而不能入,则还之于府,必发热者,寒极而生热也,先厥后热,为阳乘阴,阴邪未散,故必复发,此阴中有阳,乃阴阳相搏而为厥热,与厥阴亡阳者回别也,欲知其人阳气之多寡,即观其厥之微甚,厥之久者,郁热亦久,厥之轻者,郁热亦轻,故热与厥相应耳,若阳虚而不能支,即成阴厥而无热矣,热发三阳,未入于府者,可汗,热在三阴,已入于府者,可下,阴不得有汗,而强发之,此为逆也,阳虚不能外散而为汗,必上走空窍,口伤烂赤,所由至矣,然此指热伤气而言,若动其血,或从口鼻,或从目出,其害有不可言者,下之清之,谓对汗而言,是胃热而不是胃实,非三承气所宜,厥微者,当四逆散,芍药枳实以攻里,柴胡甘草以和表也,厥深者,当白虎汤,参甘粳米以扶阳,石膏知母以除热也。
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 [上条明热厥之理,此条明热厥之脉,并热厥之方,脉弱以滑,是有胃气,缓而滑,名热中,与寒厥之脉微欲绝者,大相径庭矣,当知有口燥舌干之证,与口伤烂赤者照应焉。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故知自愈。 [阴盛格阳,故先厥,阴极阳生,故后热,热与厥相应,是谓阴阳和平,故愈,厥终即不厥也,不过五日,即六日不复厥之谓,愈指热言。
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饮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逆满者,其后必便血。 [身无大热,手足不冷,但指头寒,此热微厥亦微也,凡能食不呕,是三阴不受邪,若其人不呕,但默默不欲饮食,此内寒亦微,烦燥是内热反盛,数日来,小便之难者已利,色赤者仍白,是阴阳自和,热除可知,不欲食者,今欲得食,不厥可知矣,若其人外虽热少厥微,而呕不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