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释谜
气相和。或不正直入内侵。即有腹痛下痢诸症。其治法必以里症为主。稍兼清散。设用辛温。祸不旋踵。至于痧痘时疠。
须分四气也。
卷四
痰涎
大人痰饮。小儿涎痰。痰由涎结。涎乃脾泔。脾运胃液。肢体皆咸。脾气不足。风热相兼。壅遏中脘。口沫淹淹。
乃生壮热。
惊搐渐添。脾热乘心。涎亦中含。心忡心悸。胸膈常 。涎流口角。痰自喉探。或喘或嗽。皆痰之嫌。鸡声锯声。皆痰之占。凡属惊痫。痰必深潜。凡属痞积。痰又牢坚。疟必有痰。寒热难堪。眩亦多痰。痰火上炎。凡诸痰病。涎亦均沾。
然痰与涎。津液所涵。实为元气。相附如缄。不图其本。痰涎是 。元虚而脱。难免 。钱氏遗法。白术散拈。涎痰之治。此其大凡。勿求小效。心存二三。
卷四 痰涎
痰涎原由症治
钱乙曰。余治朱监簿子。五岁。夜发热。晓如故。医以铁粉丸下涎。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饮。余取白术散一两煎三升。任意饮。朱疑其泻。余曰。纵泻勿怪。但不可下耳。止泻治痰。清神退热。皆此药也。又煎三升。服稍尽。愈。三日。又服三升。不渴无涎。投阿胶散二服。安。
圣惠方曰。小儿多涎者。风热壅脾。积聚成涎。即乳食不下。涎沫结实。而生壮热。小儿多涎。亦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若不治其本。补益中气。而徒去其痰涎。痰涎虽病液。亦元气所附。去之不已。遂成虚脱。每见惊搐壮热等症。医以下痰小见功效。屡下之而致夭亡者多矣。姑备方。半夏丸、牛蒡子散、谭氏金珠丸、白附丸。
卷四 痰涎
五脏传变皆痰
李 曰。五脏传变。皆痰为患。盖痰乃风苗。火静则伏于脾。风动则壅于肺。痰火交作。则为急惊。或成嗽痹。痰火结滞。则为痫钓。或为咳嗽。痰火来去。则为泻青。皆由脾湿而成。所以惊风忌纯用风药。当以养血药为使。古方保元汤加白芍。为慢惊美剂也。
脾肺母子也。二脏俱虚。则生 涎。 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则流溢在于咽喉。如水鸡之声。喘嗽烦闷。宜抱龙丸、夺命散。
卷四
咳嗽哮喘
咳嗽哮喘。肺脏所招。为虚为实。有本有标。析而治之。理无或淆。咳则无痰。其声必高。嗽则无声。其痰若胶。
声痰俱有。咳嗽名昭。大抵咳嗽。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