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乳海

雨。即清凉也。云岐子曰。徐徐发汗者。为在标之深远。急则邪不能出。发之以升麻汤。发在阳明标。一法加羌活麻黄中。治法以地骨皮散。治浑身壮热。
按脉经云。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
卷四
短脉指法主病
二短者。阴也。指下寻之不及本位曰短。主四肢恶寒腹中生气。宿食不消。
短者。阴也。坤之象也。坤属土。脾土旺则能消化饮食。使清阳之气。实于四肢。浊阴之气。归于六腑。自然上下宣通。脉经舒畅。何至有气壅之患也。倘一为生冷宿食所伤。则阳气郁遏于阴中。不得畅达于外。清浊相干。而腹中之冷气生矣。今云指下寻之。不及本位。言其中手而短也。经曰。短则气病。四肢属阳。阳气伏则不能实于四肢。故四肢恶寒也。阳气郁。则胃气不行。故腹中生气。要知皆由宿食不消之所致耳。
按丹溪心法曰。长为热流通。短为寒凝结。又脉经第一篇载。脉二十四道。有数脉。散脉。革脉。而无长脉。短脉。牢脉。至第九篇。始见长为阳。短为阴之说。又以动为阳。以弦为阴。第十三篇云。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代则气衰。
细则气少。
卷四
歌曰
短脉阴中有伏阳。气壅三焦不得昌。藏中宿食生寒气。大泻通肠必得康。
洁古曰。宿食生寒气。何由通肠。谓阴中伏阳故也。使三焦之气。不得通行于上下。故令大泻通肠。使三焦之气。宣行于上下。故用巴豆动药也。
外药随证应见使之。此在长短脉交论内细说之。病久温白丸。新病备急丹。愚谓短脉阴中有伏阳者。何也。脉不及本位。中手而短也。不及本位。则为阴。中手而短。乃伏阳也阳气伏于阴中。使三焦之气。郁而不行。
故曰气壅三焦不得昌也。然三焦之气。所以壅遏而不行者。由于其人内为生冷宿物所伤。故三焦之阳气不行。而脏腑之寒气生矣。若以大黄芒硝之药利之。则硝黄性寒。究不能除其生冷之气。而病终不得除。
当以辛热之药。如备急丸之类。大泻其腹中宿物。则三焦之气。可以复行。而病始得康健也。
按经云。短疾而滑酒病。又云。短而数心痛。心烦。脉经云。寸口脉中手短者。曰头痛。
卷四
虚脉指法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