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浅注

与伤寒论大同小异。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黄芩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芍药(一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有声有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诸呕吐(有寒有热。食入即吐。热也。朝食暮吐。
寒也。而此则非寒非热。但觉痰凝于中。食)谷不得下(咽)者。(以)小半夏汤主之。(祛停饮。散气结。降逆安胃。自效。)
此为呕吐而谷不得下者。而出其总治之方也。
小半夏汤方(见痰饮)
呕吐。而(饮)病在(于)膈上。(饮亦随呕吐而去。故呕吐之)后思水者(知其病已)
解。急(以水少少)与之。(以滋其燥。若未曾呕吐。而先)思水者。(为宿有支饮。
阻其正津而作渴。渴而多饮。则旧饮未去。新饮复生。法宜崇土以逐水。以)猪苓散主之。
此遥承第二节之意而重申之。并出其方治也。
猪苓散方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
上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呕而心烦心中懊 。内热之呕也。今)呕而脉弱。(正气虚也。)小便复利。(中寒盛也。)身有微热。见厥者。(正虚邪盛。而阻格其升降之机也。此为表里阴阳之气。
不相顺接。故为)难治。(以)四逆汤主之。
此为虚寒而呕者。出其方治也。阴邪逆则为呕。阳虚而不能摄阴。则小便利。真阴伤而真阳越。则身有微热。虚阳又不能布护周身。而见厥脉弱者。此表里阴阳气血俱虚之危候也。此症虚实并见。治之当求其本矣。
四逆汤方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四逆汤。为少阴之专剂。所以救阴枢之折也。然少阴为阴枢。少阳为阳枢。病主呕。今)呕而(不厥。)发热(不微)者。(是少阳相火之病也。以)小柴胡汤主之。
此与上节。为一阴一阳之对子。少阴厥而热微。宜回其始绝之阳。少阳不厥而发热。
宜清其游行之火。
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 半夏(半升) 黄芩 人参 甘草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