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致有自汗、身重、多睡、鼻鼾、语难出诸候,斯皆误汗劫液后之变证,非风温初病固有之证也。若再误下误火,则直视失溲,惊惕螈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矣。
此明初既误表,继又误下误火,酿成不可救药,足征风温为燥热之病,泄热和阴,为斯证一定治法,纵或稍挟表邪,只宜葱、豉、蒡、薄等味,辛凉轻剂,启肾气疏风热是矣,岂可妄施麻桂哉!
卷中 古今名医暑证汇论
孙思邈 伤寒例论
伤寒例论曰:易称天地变化,各正性命,然则变化之迹无方,性命之功难测,故有炎凉寒燠,风雨晦冥,水旱妖灾,虫蝗怪异,四时八节,种种施化不同,七十二候,日月营运各别,终其晷,度得成年,是谓岁功毕矣。天地尚且如此,然在人安可无事?故人生天地之间,命有遭际,时有否泰,吉凶悔吝,苦乐安危,喜怒爱憎,存亡忧畏,关心之虑,日有千条,谋身之道,时生万计,乃度一日,是故天无一岁不寒暑,人无一日不忧喜,故有天行温疫病者,即天地变化之一气也。斯盖造化必然之理,不得无之,故圣人虽有补天之极之德,而不能废之,虽不能废之,而能以道御之。其次有贤人,善于摄生,能知撙节,与时推移,亦得保全。天地有斯瘴疠,还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备之,命曰知方,则病无所侵矣。然此病也,俗人谓之横病,多不解治,皆曰日满自差,以此致枉者,天下太半。凡始觉不佳,即须救疗,迄至于病愈,汤食兢进,折其毒势,自然而差,必不可令病气自在,恣意攻人,拱手待命,斯为误矣。
按:真人此论,从天人合基处发脉,义理源头上起澜,而议论苍古,浑浑灏灏,真与南华并传,虽论寒哉,而温与暑之秘皆兼之矣。敬录置之座右,以为玄宗之一助,医道待其余耳。
卷中 古今名医暑证汇论
刘河间 中暑论
中暑之证,身热头痛,背寒面垢,自汗烦燥,大渴口干,倦怠而身不痛,或时恶寒,或畏日气,脉虚而弱。无问表里,通宜白虎汤,并感冒发热烦渴,五苓散、桂枝茯苓甘露饮、黄连香薷饮,或双解散,或里热甚,腹满而脉沉可下者,大承气汤下之,或三一承气汤尤妙。半表半里者,小柴胡汤、凉膈散、天水散。
按:刘河间论暑证甚详,独明于诸家用药,头头中款,可谓得其解者。但暑证不分表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