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药分剂

风气。面 瘢疵。
(风痰【归经】入胃经。为祛风燥湿豁痰之品。(能引药势上行)
【前论】时珍曰。根如草乌之小者。长寸许。绉纹有节。炮用。乃阳明经药。因与附子相似【禁忌】经疏曰。似中风症。虽痰壅。忌用。
卷十 燥剂
天南星
味苦辛。性温。有毒。感金火之气而生。可升可降。阴中阳也。蜀漆为使。畏附子、干姜、生姜。恶莽草。
【主治】主中风麻痹。除痰下气。利胸膈。攻坚积。消痈肿。散血。堕胎。(开宝) 治惊〔牛胆星〕治惊风有奇功。除痰。杀虫。(苏颂)
【归经】入肺经。为祛风湿豁顽痰之品。(兼宣剂 兼行肝脾 性更烈于半夏)
【前论】士瀛曰。诸风口噤。宜用南星。更以人参、石菖蒲主之。 时珍曰。味辛而麻。
故【禁忌】经疏曰。阴虚燥痰忌用。 半夏治湿痰多。南星治风痰多。
【炮制】备要曰。凡使。以矾汤或皂角水浸三日夜。曝用。或酒浸一宿蒸。竹刀切开。
至不
卷十 燥剂
半夏
味辛。性平。有毒。得土金之气。兼感天之燥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柴胡为使。
【主治】主伤寒寒热心下坚。胸胀。咳逆。头眩。咽喉肿痛。肠鸣。下气。止汗。(本经)
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堕胎。(别录) 消痰。下肺气。(甄权)
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大明) 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除胸寒。
燥脾家湿。治痰厥头痛。消肿散结。(元素) 治眉棱骨痛。(丹溪) 除腹胀目不得瞑。(纲目) 救暴卒。(无己)
【归经】入脾胃胆三经。兼入心肺大肠三经。为除湿化痰。开郁发表之品。(兼宣剂 和胃【前论】葛生曰。凡遇五绝之病。缢溺压魇产死者。用半夏末吹入鼻中即活。盖取其能作嚏性燥咽痛湿热星。
【禁忌】经疏曰。一切血症。及阴虚血少。津液不足之病。均忌。
以上燥剂草部
卷十 燥剂

味辛甘。性大热。有小毒。禀天地之阳气。兼得土金之气以生。升也。阳中阳也。得人参、甘草、麦冬良。忌生葱、石脂。色紫肉浓者良。即此桂。但去粗皮用。为肉桂。 即此桂。去里外皮。单用当中心。为桂心。 其枝上嫩皮。为桂枝。 桂枝之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