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者,用竹叶黄耆汤。
[3]如胃虚津液不足,用补中益气汤。
[4]如胃火炽盛,用竹叶石膏汤。
[5]若烦热作渴、小便淋涩,乃肾经虚热,非地黄丸不能救。
按、方剂:[1]竹叶黄耆汤淡竹叶二钱人参黄耆生地黄当归川芎麦冬芍药甘草石膏(□)黄芩(炒)半夏各一钱水煎服。
[2]竹叶石膏汤竹叶三把石膏一斤人参三两甘草(炙)二两麦冬一升半夏半升粳米半升引用生姜,水煎服。[3]四物汤补中益气汤俱见伤损出血[4]八珍汤方见瘀血泛注[5]六味地黄丸方见肌肉作痛注:
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作呕
伤损作呕:[1]若因痛甚,或因克伐而伤胃者,宜四君子汤加当归、半夏、生姜。
[2]因忿怒而肝伤者,用小柴胡汤加山栀、茯苓。
[3]因痰火盛者,用二陈汤加姜炒黄连、山栀。
[4]因胃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生姜、半夏。
[5]因出血过多者,用六君子汤加当归。
按、方剂:[1]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俱见伤损出血[2]小柴胡汤方见瘀血泛注[3]二陈汤六君子汤俱见胸腹痛闷注:
外科卷下\内治杂证法
伤损内证
[1]凡跌打损伤、坠堕之证,恶血留内,则不分何经,皆以肝为主。
[2]盖肝主血也,故败血凝滞,从其所属,必归于肝。
[3]其痛多在胁肋、小腹者,皆肝经之道路也。
[4]若壅肿痛甚,或发热自汗,皆宜斟酌虚实,然后用调血行经之药。[5]王好古云:登高坠下、撞打等伤,心腹胸中,停积瘀血不散者,则以上、中、下三焦分别部位,以施药饵。
<1>瘀在上部者,宜犀角地黄汤。
<2>瘀在中部者,宜桃仁承气汤。
<3>瘀在下部者,宜抵当汤之类。须于所用汤中加童便好酒,同煎服之<4>虚人不可下者,宜四物汤加穿山甲。
<3>若瘀血已去,则以复元通气散加当归调之。
[6]内经云:「形伤作痛,气伤作肿」。又云:「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7]凡打扑闪错,或恼怒气滞血凝作痛,及元气素弱,或因叫号血气损伤,或过服克伐之剂,或外敷寒凉之药,致气血凝结者:俱宜用活血顺气之剂。后列诸方,以备选用。
按、方剂:[1]犀角地黄汤犀角生地黄(酒浸,另捣)丹皮白芍各等分水煎服。
[2]桃仁承气汤大黄芒硝桃仁桂枝甘草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