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遵经
黑中有干刺。咽干口燥者。热结在少阴也。满舌黑苔而生大刺。干燥底红者。实则可下之证也。伤寒十一日。舌干已而嚏者。少阴病衰也。下痢舌黄燥而不渴。胸中实。下不止者。死证也。腹满口干舌燥者。
肠间有水气也。舌中黑无苔而燥者。津液受伤。虚火用事也。此集诸书之言津液者。愚谓舌色淡红。苔薄而滑者。内寒也。舌色深赤。苔浓而滑者。外寒也。苔薄而涩。舌淡红者。虚热也。苔浓而涩。舌深赤者。实热也。
然正虚者。邪气有有无之辨。邪实者。正气有盛衰之分。宜合之五法。参之四时。庶不至虚虚实实。损不足而益有余矣。第察舌之时。病患宜诊而后食。则苔之浓薄易分。诊而后饮。则苔之滑涩易辨。至于干黑之舌。又当以蜜拭苔垢。然后视其形色。红赤者可治。青黑者不可治。亦望舌之所宜知也。若夫部位之分。或因形色。或因苔垢。或因津液。可以类推。故不复集。
卷下
诊口形容提纲
闻之舌以舒卷为用。口以开阖为用。各一其阴阳也。且口者脾之窍。心之外户也。难经七冲门。谓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以其开阖运动。声音从口出。饮食从口入。四通五达。为脏腑之冲要也。察之之法。盖有十焉。
曰张、曰噤、曰撮、曰僻、曰振、曰动、曰颏落、曰口啮。由是分其燥湿。辨其寒热。其为病亦可见矣。何言之。张则开而不闭。噤则闭而难开。撮则上下有蹙聚之形。僻则左右有缓急之状。振者寒栗鼓颔。急急摇振。动者开阖其口。频频运动。颏落者似张。而颏不能阖。口啮者似动。而啮不频开。燥由津液之干。湿属唾涎之滑。
是故张主虚。噤主实。撮为邪正交争。正气衰而邪气胜。僻是经筋相引。急为正而缓为邪。振乃阳明之虚。
动缘胃气之绝。颏落者。颊车不收。病在阳明之脉。口啮者。肾脏将败。病达胃腑之经。是皆口之形容也。然形容虽有燥湿之分。燥湿亦有虚实之辨。故燥虽属热。湿虽属寒。而上下表里不同。脏腑阴阳亦异。苟不合之四诊。参之五官。则知其燥而不知其所以燥。知其湿而不知其所以湿。将治热而热不除。疗寒而寒不退。其不倒行逆施也者几希。若夫口之五色着于唇。口之五味详于问。又当参伍相证焉。庶乎体益明而用益达矣。他如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