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伤寒金匮发微
血,欲使脓去而新血不伤也,由此观之。
本条之近血,证情必与肠壅为近,故方治同也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莲、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太阳标阳下陷,则心气以下不足而虚,气结成痞,与阳明燥气相合,则大便不行,燥气上迫于心。,是心气愈形不足,燥热上冲于脑,则病衄血,大肠燥热挟血海之血上出于口,则病吐血,方用芩莲大黄引热下泄,则心藏以不受薰灼而自舒矣,当见同乡韩筠谷治红木作吐血,证用此方,一下而吐血立止,尽亦釜底抽薪之旨也。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夫呕家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此为热变伤络之证,与寻常呕吐不同,师但言呕家有壅脓,正不知其在肺在胃,伤寒太阳篇云,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按肺痈之为病。始萌可救,脓成则死,则此节所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者,必非肺痈可知,寓意凡遇此证,可意用外科犀黄丸以止痛而消毒,千金苇茎汤,桂梗甘草汤并可用之,当归赤小豆散排脓散,尤为主要,尽血腐成脓,利用抉排若外体之溃疡,然毒未尽者,不当急于生肌也(此条见伤寒厥阴篇)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不渴者,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水气湿痰,阻于上隔,胆胃上逆,则一时倾吐而出,及水气湿痰既尽,独存胆胃之火,乃一转而为燥渴,此即欲饮水者少,少与之即愈之证也,故渴为欲解,若水停心下,津液不能上润喉舌而渴肪胃邪充溢,渗入胃之上口,渴底胆火不能相容,乃至冲激而呕,此饮家所以先渴却呕也,若夫呕而不渴,则心下支饮方盛,胃中胆火不炀,此在痰饮篇为小半夏汤证,说详呕家本渴条下不赘。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饮,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胃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令脉反弦,故名曰虚。
此经医者误治伤及中气之病脉证也,风寒袭表,皮毛间水气凝互,则病形寒,中阳不振,不能旁达四肢,则亦病寒(忍饥之人,多恶积畏寒,可为明证)恶寒同而所以恶寒者不同,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