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证略例

附子散、正阳散、肉桂散、回阳丹、返阴丹。至于阴盛格阳,霹雳散、火焰散。随经部分选用之。
伤在少阴
若面红或赤,或红赤俱见,脉浮沉不一,细而微者,伤在少阴,肾之经也,通脉四逆汤(又方:甘草炙六钱二字半)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两,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炮)
面赤者,加连须葱白九寸。腹中痛者,去葱白,加白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秤三钱,水一盏半,煮至七分,去滓,温服。未瘥,若急,更作一剂。其脉续续有力者愈,无力者不愈。
四逆汤,上三味是也。
伤在太阳
若面黄或洁,或黄洁俱见,脉浮沉不一,缓而迟者,伤在太阴,脾之经也。
理中丸
人参(一两,腹痛者倍之) 甘草(炙) 白朮 干姜(各一两)
上细末,炼蜜和丸鸡子黄大。以汤数合,和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夜二。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煎热粥饮投之,微温覆,勿揭衣。丸不及汤。
海藏云:大便结者宜丸,大便软者宜汤。仲景云:无阳阴强,大便硬者,不可下,下之则清谷腹满。
以上三经脉皆云浮沉不一者,以其皆似孤亡之体也。
又云:日三夜二,读之极无味,然仔细思之,利害非轻。恐人不识,故有阴阳寒热各从类生一条。
阴阳寒热各从类生服药同象
假令附子与大黄合而服之,昼服则阳药,成功多于阴药,夜服则阴药成功于阳药,足从其类也。况人之疾,独不然乎!若病阳症,昼则增剧,夜则少宁;若病阴症,昼则少宁,夜则增剧。是人之阴阳寒热,从天地之行阴行阳也,寒热之化,以此随之。故前人治阴证用阳药,续于夜半之后者,所以却类化之阴,而接身与子所生之阳也。《通玄类证》云:小建中汤后亦举日三夜二,及尺脉不至者加黄 。
予尝云:大便软者宜汤,大便结者宜丸,以丸蜜润也。仲景治霍乱吐下,脾湿大胜,而用丸何也?答曰:以湿言之,岂有润之之理,此正湿已太过,津液极亡,所以转筋也。筋得血而养,故能屈伸。利下既多亡阴,失血反成枯燥,燥则所以不能屈伸也。故湿剂以润之,只用丸也,与妇人血崩过极不止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