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经

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
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此节乃病能论尾,观其辞意,皆释经文未明之义,而与本论无涉,且其有见于经者,有不见于经者,王氏谓古经断裂,缪续于此者是也。故不载正条,收类于此。)
附:王太仆法言:大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当助其心。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热动复止,倏忽往来,时动时止,是无水也,当助其肾。内格呕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病呕而吐,食入反出,是无火也。暴速注下,食不及化,是无水也。溏泄而久,止发无恒,是无水也。故心盛则生热,肾盛则生寒。肾虚则寒动于中,心虚则热收于内。又热不得寒,是无水也。寒不得热,是无火也。夫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热之不热,责其无火。热之不久,责心之虚。寒之不久,责肾之少。有者泻之,无者补之,虚者补之,盛者泻之。是以方有治热以寒,寒之而火食不入,攻寒以热,热之而昏躁以生,此则气不疏通,壅而为是也。纪于水火,余气可知。(疾病一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脏腑之原,有寒热温凉之主。取心者不必齐以热,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论治七注。)塞因塞用者,如下气虚乏,中焦气壅,欲散满则更虚其下,欲补下则满甚于中。治不知本而先攻其满,药入或减,药过依然,气必更虚,病必渐甚。乃不知少服则资壅,多服则宣通,峻补其下以疏启其中,则下虚自实,中满自除,此塞因塞用之法也。(论治四注。)
三十一卷 会通类
十二、疾病(上)
会通十二类,惟疾病一类浩繁难悉,今所采者,或摘其要,或总其题,观者仍当于各类细求之。)
三十一卷 会通类
十二、疾病(上)
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见疾病类十三。)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