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也,兼能代大青龙汤治伤寒见风,伤风见寒为至稳,一方可代三方危险之药,如垣夷其神乎哉!世俗皆所未知也。若表解其里证具者,亦以法下之无惑,又伤寒下后,过经不愈者,亦温病也。已经汗下,亦不在表也,随病制宜。凡有辛苦劳役之人,有患头疼恶寒身热,加之骨腿酸疼,微渴自汗,脉虽浮大而无力,此为劳力感寒,用补中益气辛温之剂为良。经云:温能除大热,正此谓也。若当和解者,即以小柴胡加减和之,下证见者,即以本方加大黄微利之,切勿过用猛烈,其害非细。
若初病无身热,无头疼,便就怕寒厥冷,腹痛呕吐泄泻,脉来沉迟无力,此为直中寒证,宜温之,而不宜汗下也。疫疠者,皆时行不正之气,老幼传染相同者是也。缘人不近秽气,免伤真气,若近秽气,有伤正气,故病相传染,正如墙壁固,贼人不敢入,正气盛,邪气不敢侵,正气既虚,邪得乘机而入。与前温暑治又不同,表证见者,人参败毒散;半表半里证者,小柴胡;里证具者,大柴胡下之。无以脉诊,以平为期,与其疟痢等证,亦时疫也,照常法例治之。
按:此辨伤寒伤暑,最为吃紧,广度慈航,一披卷而了然者,当熟读精思,方得其解,斟酌用之,方得其妙。
卷中 古今名医暑证汇论
辨风温
论曰:风温尺寸俱浮,素伤于风,因而伤热,风与热搏,即为风温。其外证四肢不收,身热自汗,头疼喘息,发渴昏睡,或体重不仁,慎勿发汗,汗之则谵语烦躁,目无精彩,病在少阴厥阴二经,葳蕤汤、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选用。
按:温病外证,四肢不收等恶证,乃温病之极重者,轻则为温,重则为风温,乃病名也。朱南阳曾道及之,若谓素伤于风,因而伤热,风与热搏,即为风温者,非确论也。谓不可发汗,乃调温之诀。
霖按:陶氏极力辩论温暑,而于阴阳伏气,懵然不知,且将《难经》所载 厉杂气之温病,(古无瘟字,温即瘟也。)
拉杂是瘟温不分,无怪乎执柴葛、解肌、人参、败毒数方,贻误后学也。
卷中 古今名医暑证汇论
虞花溪 《医学正传》论暑
《内经》曰: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洁古又曰:静而得之为中暑,动而得之为中热,中暑者阴证,中热者阳证。仲景《伤寒论》中一证曰中 ,即暑也。脉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