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翼

七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折而病热微,此叔和无稽之说也。
夫病寒病热,当审其人阴阳之盛衰,不得拘天气之寒热。天气之寒热伤人,必因其人阴阳之多少,元气之虚实为轻重,不全凭时令之阴阳为转移也。所以仲景制方,全以平脉辨症为急务,不拘于受病之因,不拘于发病之时为施治。如夏月盛暑而伤寒吐利,多有用姜、附、吴萸而始效,隆冬严寒而病温,多有用石膏、硝、黄而热乃解者。
今谓麻桂二汤只宜于冬月之正伤寒,而三时不可轻用,其失岂不多乎?夫开口言伤寒,动手反用寒凉克伐之剂,曷不于伤寒二字顾名思义耶?寒伤于表,法当温散;寒伤于里,法当温补。仲景治伤寒,只有温散、温补二法。其清火、凉解、吐下等法,正为温暑时疫而设,所以治热,非以治寒,治热淫于内,非治寒伤于表也。今伤寒家皆曰仲景治温治暑,必另有法治,今遗失而无。惟伤寒只有汗吐下三法,将温补正法,置之不用,反曰治伤寒无补法。于是人伤于天地之寒者轻,伤于医师之法者重;死于饮食之内伤者少,死于寒药之内伤者多耳。
卷上
温暑指归第五
《内经》论伤寒而反发热者有三义:有当时急发者,曰人伤于寒,则为病热也;有过时发热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也;有随时易名者,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也。夫病温、病暑,当时即病者不必论,凡病伤寒而成者,其病虽由于冬时之伤寒,而根实种于其人之郁火。《内经》曰:“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此明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源。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申明冬不藏精,夏亦病温之故。
夫人伤于寒,则为病热,其恒耳。此至春夏而病者,以其人肾阳有余,好行淫欲,不避寒冷,虽外伤于寒,而阳气足以御之。但知身着寒,而不为寒所病。然表寒虽不得内侵,而虚阳亦不得外散,乃下陷入阴中。故身不知热,而亦不发热,所云阳病者,上行极而下也。冬时行收藏之令,阳不遽发,寒愈久则阳愈匿,阳日盛则阴愈虚。若寒日少而蓄热浅,则阳火应春气而病温;寒日多而郁热深,则阴火应夏气而病暑。此阴消阳长,从内而达于外也。
叔和不知此义,谓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夫寒伤于表,得热则散,何以能藏?设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