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选四家医案

咽痛,水不涵木,阴火上冲。惟苔白二字,为胃气不清之证。此病头绪甚繁,方中一一还他的对之药。 诒按:此等证,本无必效之方,似此斟酌妥帖,即使难期必效,亦觉心苦为分明矣。 邓评:论理透彻。 此方则兼治其实矣。然尚须参蛤黛、桑皮、知母等以降阴火。 孙评:苔白非胃气之不清,若红乃胃阴之已涸。 脉形细数,细属阴亏,数为有火;火上刑金,水即绝其生源,未可以咳嗽小恙目之。幸而气息未喘,脉象未促,如能静养,犹可以作完人。 生地 麦冬 沙参 石决明 地骨皮 桑皮 阿胶 枇杷叶露 诒按:此清滋金水两脏之平剂。但患阴虚而不挟别项邪机者,可仿此调之。 邓评:未见潮热失血,亦尚幸事。苟至气喘脉促,更且临危矣。 评选继志堂医案下卷 常熟曹存心仁伯著 1.呕 哕 门 上焦吐者从乎气。气属阳,是阳气病也;胸为阳位,阳位之阳既病,则其阴分之阳更属大虚,不言而喻。恐增喘汗。 吴萸 干姜 人参 川附 茯苓 半夏 木香 丁香 炙草饴糟 食盐 陈皮 邓评:此病必脉小、色白,小便清利,故可进以温热重剂,即启峻汤方法也。饴糟或饴糖之误。 再诊:进温养法,四日不吐,今晨又作。想是阳气大虚,浊阴上泛。究属膈证之根,不能不虑其喘汗。 前方去干姜加当归 生姜 原注:阳气大虚,浊阴上泛,此病之枢纽也。吴莱萸汤补胃阳,佐以熟附、丁香,温之至矣;辅以二陈燥其痰,饴糟去其垢,更加炙草以和中,食盐以润下,用意极其周密。 邓评:祛浊止呕,生姜比干姜为胜。谓其属膈症之根者,想必营阴下亏,故转方更加当归以和营润燥耳,然究不足以监姜、附之燥也。 食则右胁下痛,痰自上升,升则得吐而安,右脉弦滑,左关坚急,寸部独小。此心气下郁于肝经,脾弱生痰为膈。放开怀抱,第一要义。 旋覆代赭汤去姜 加生于术 白芥子 炙草 广皮 竹油 另丸方:六君子汤 加当归 白芍 生地 苁蓉 沉香 白芥子 竹油姜汁泛丸 原注;心气下郁,脾弱生痰。方中于术、干姜、二陈、竹油,补脾化痰之药也;更有白芥子消膜外之痰,旋覆花开心气之结,赭石镇肝气之逆,用意层层都到。 邓评:食则右胁下痛,是气被痰阻,郁窜于络。赭石重镇,恐非所宜。 孙评:痰不在膜外,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