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脉证通论
豉汤】荆芥 防风 麻黄(水炙) 豆豉 牛蒡子(炒研,便溏者勿研) 桔梗 杏仁(去皮尖研,便溏者勿研) 土贝母(去心研) 甘中黄 西河柳
痰湿盛而舌白腻者,加紫菀重泄其肺 或其人素有痰血证及病中曾衄血者加桑白皮,遇暑月亦宜加用 腹痛泄泻者,先服太乙救苦丹,泻甚者,加粉葛根 挟食者加枳实、查炭、麦芽 妇人经水适来及男子夺精房劳,四肢厥冷,加柴胡赤芍 舌黄者去荆芥加桑叶,黄甚燥渴者加霍山石斛 耳前后掣痛或肿者加柴胡、粉葛根、白蒺藜 颊车痠痛者去荆芥加蒺藜 唇口紧小起黑者,蒺藜秦艽同用。
服前药既得汗,则咽痛必宽,痧必渐透,或有转变,可参后方。如证势较松,得汗未畅,前方再进二剂,必痧透而咽痛止矣,如不止,继方加枳实、元明粉下之。
此证重在发汗,使痧邪外达则不至酿成危证,体虚者尤宜急透,所谓无粮之师利于速战也。即使自有汗者仍须汗之,一汗不畅则再汗。余经治曾有投四剂而始达者,在此证中亦罕见。总以舌胎化,咽痛愈,痧点至足心,舌尖起刺为度。
痧透喉宽,胎黄尖绛,脉转洪数者,桑防白膏汤主之。便闭者,可加枳实、元明粉下之。
【桑防白膏汤】桑叶 防风 豆豉 霍山石斛(二味同打) 牛蒡子 桔梗 前胡 杏仁 土贝母 甘中黄 西河柳 其有他证相兼者,加减法同前。
痧点逗留不化,舌色纯绛鲜泽,尖上起刺者,羚羊黑膏汤主之。已下,便未畅者,仍加枳实导滞丸疏之。
【羚羊黑膏汤】羚羊角(镑,先煎) 豆豉 鲜生地(二味同打) 桑叶 白蒺藜(去刺) 牛蒡子 桔梗 前胡 杏仁 土贝母 甘中黄
热甚生风者,可加钩勾(后入) 便燥实,痧火极盛,须急下者,元明粉、大黄俱可用 其余随证加减。
服此一、二剂,痧回火势渐退,可参用白膏一、二剂,羚羊角、元明粉、导滞丸等仍可参用。
【东垣枳实导滞丸】大黄(一两) 枳实(麸炒)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神曲(炒,五钱) 白术(土炒) 茯苓(三钱) 泽泻(二钱) 蒸饼为丸,多寡量服。
痧回热退,舌化脉和,余邪未净,时时手足心热者,桑丹泻白散主之。便未畅者,仍加枳实导滞丸疏之,或五仁汤润之(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故痧后以屡通大便为务)。
【桑丹泻白散】桑叶 粉
资料来自网友投稿和网络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邮件sendtous@qq.com,我们第一时间移除
每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