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注金匮要略

之自汗同义。肠实者。胃亦实也。恶寒与白虎症之背恶寒同义。里热者。外反寒也。
前后两脉字。当指右尺而言。以内经之候大肠者。在此也。脉迟。为气阻之诊。脉紧。为聚痛之应。气方阻而尚在聚痛。故知脓未成耳。可下不可下。非谓下文之大黄牡丹汤。当指大承及桃核承气。或抵当丸而言。盖初起而痈势未成。大承下之。则实去热消。而痈固可散。即痈成而未脓者。犹可以桃核、抵当等方下之。泻血以泻气。而痈亦可除故也。若夫洪为阴虚。数为火炽。痈脉阴虚。非营血内溃而何。痈脉火炽。非热毒外搏而何。
内溃之势已欲外搏。故知脓已成矣。脓已成者。不特大承之徒下实热不可任。即桃核、抵当之单下瘀血。亦不可任。故曰不可下。犹言此不得以寻常之例下之耳。主大黄牡丹汤者。妙在用瓜子一味。盖瓜子生在瓜穣中。而其仁则饱具生阳。常有努芽欲出之势。故能善入痈中。而主透痈溃毒之用。佐气窜性行之桃仁。以破瘀逐血。味咸润下之芒硝。以软坚消肿也。牡丹皮详肾气丸注。本方取以为使。却又另是一番妙义。盖牡丹之皮。固为升降生阳之品。入肾气丸之桂附阳药中者。取其升性而正用之。所以使之上补心气。而蒸填虚悸。入于本方之硝黄阴药中者。又取其降性而倒用之。所以使之外摄寒热。而下趋大肠也。然后统以苦寒沉雄之大黄。扫除涤荡之。则实热脓血俱去矣。名之曰大黄牡丹汤。而三物不与者。是以芒硝桃仁。建左攻右取之勋。瓜子、奏诈降内应之捷。及其成功。元戎之外。惟檄文露布之参谋。转得同垂史册之道也。李氏旧注。谓本方当在脓未成可下之之下。误。如果为下未脓之方。则成脓者。将死不治乎。抑别有方未传。或传而残缺耶。且方后不得曰有脓当下矣。
问曰。寸口脉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者云何。答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
此合下条。言金疮之病脉症治也。左寸、心与膻中。为血液之宗主。右寸、肺与胸中。为阳气之根蒂。其脉微涩。
微为阳气虚。涩。为血液短可知。但阳附于阴。气根于血。是此脉以责涩为首。责微为从。故诊法为吐衄等之亡血。并若发汗而汗出之脉。以亡血汗出致阴虚故涩。遂因阴虚而阳亦虚。故微也。设不汗出句。并亡血亦互在内。犹云设若不曾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