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素问直解

得其平,故当责之。不及而虚者,不得其平,亦当责之。必先知五行之胜。若胜,则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即此有无求之,盛虚责之之谓也。
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
疏其血气,令其调达,必有五味阴阳之用,故相继而问之。
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
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 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五味阴阳之用,彼此相济以成。如辛主发散,从内而外,必济以甘,故辛甘之味,为能发散而属乎阳。
苦主涌泄,从中上涌,从中下泄,必济以酸,故酸苦之味,为能涌泄而属于阴。咸味润下,主能下泄,能下泄,即能上涌,故咸味涌泄为阴。五味之外,复有淡味,淡主渍渗,能渍渗,即能行泄,故淡味渗泄为阳。此辛甘酸苦咸淡六者,气味虽殊,功用相济,或收或散者,收而能散,散而能收也。或缓或急者,缓而能急,急而能缓也。或燥或润者,燥而能润,润而能燥也。或 或坚者,而能坚,坚而能 也。此五味阴阳相济,以为功也。各以所利而行之,疏其血气也。调其气,令其调达也。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故曰使其平也。
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
承调气使平之言,而复问也。谓非调气而得,则当以药治之。药之有毒无毒,调治何先何后,必有其道,故愿闻之。
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
治病各有其主,药之有毒无毒,以所治之病为主,更适方之大小以为制,此其道也。
帝曰:请言其制。
请言大小之制。
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
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益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
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制方之道,君一臣二,无庸佐使,制济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剂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剂之大也。制小制中制大,大要,病寒者热治之,病热者寒治之,病微者逆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