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经注节解

横相当也。 阳谓浮 穴上侧委阳穴也。筋之间谓膝后 中两筋之间,殷门穴也。二穴各去臀下横文六寸,故曰上 数寸也。委阳刺七分,留五呼,灸三壮。殷门刺五分,留七呼,灸三壮。故曰衡居为二 。按:新校正云:“详王氏云浮 穴上侧委阳穴也,按甲乙经委阳在浮 穴下一寸,不得言上侧也。”)会阴之脉令人腰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
(足太阳之中经也。其脉循腰,下会于后阴,故曰会阴之脉。其经自腰下行至足,今阳气大盛故痛,上漯漯然汗出。汗液既出,则肾燥阴虚,故汗干令人欲饮水以救肾也。水入腹已,肾气复生,阴气流行,太阳又盛,故饮水已又欲走也。按:漯,他合切,汗出貌。)刺直阳之脉上三 ,在跷上 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直阳之脉,则太阳之脉,挟脊下行贯臀,下至 中,下循 ,过外踝之后,条直而行者,故曰直阳之脉也。跷为阳跷所生申脉穴,在外踝下也。 下则 下也。言此刺处在 下五寸,上承 中之穴,下当申脉之位,是谓承筋穴,即 中央如外陷者中也,太阳脉气所发。禁不可刺,灸三壮。今云刺者,谓刺其血络之盛满者也。两 皆有太阳经气下行,当视两 中央有血络盛满者乃刺出之,故曰视其盛者出血。按:新校正云:“详上云会阴之脉令人腰痛,此云刺直阳之脉者,详此直阳之脉即会阴之脉也,文变而事不殊。又承筋穴注云 中央如外,甲乙经及骨空论注无如外字。”)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是阴维之脉也,去内踝上五寸 分中,并少阴经而上也。少阴之脉前,则阴维脉所行也。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别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故甚则悲以恐也。恐者生于肾,悲者生于心。
按:悲为肺志,注谓生于心,误矣。)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按:甲乙经作二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内踝后上五寸,复溜穴,少阴脉所行,刺三分。内踝之后,筑宾穴,阴维之 ,刺三分,灸五壮。
少阴之前,阴维之会,以三脉会在此穴位分也。刺三分,灸五壮。今中诰经文正同此法。按:甲乙经足太阳之络别走少阴者,名曰飞扬,在外踝上七寸。又云筑宾阴维之 ,在内踝上 分中。复溜穴在内踝上二寸。今此经注都与甲乙经不合者,疑经注中